字好书
次刘伯温都事感兴

《次刘伯温都事感兴》

时间: 2025-07-28 00:19:02

诗句

大将宣威起执戈,功曹况复有萧何。

共鸣鞞鼓来酣战,正拟前军奏凯歌。

天外愁云连汴合,雨余腥水入淮多。

平居殊觉成寥赖,静夜惊闻涕泗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0:19:02

原文展示:

大将宣威起执戈,功曹况复有萧何。
共鸣鞞鼓来酣战,正拟前军奏凯歌。
天外愁云连汴合,雨余腥水入淮多。
平居殊觉成寥赖,静夜惊闻涕泗沱。

白话文翻译:

将领们高举武器,宣扬威名,像萧何那样的功臣也在。
鼓声震天,战斗正酣,准备前军奏响凯歌。
远方的愁云与汴水相汇,雨后的腥水流入淮河。
平日里感到的孤寂,静夜里突然涌出泪水。

注释:

  • 大将:指军事将领。
  • 宣威:宣扬威名。
  • 功曹:古代官职,负责军事和行政事务。
  • 萧何:指汉朝的萧何,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功臣。
  • 鞞鼓:古代战斗中使用的鼓,激励士气。
  • 凯歌:胜利的歌声。
  • :指汴河,古代重要水道。
  • 腥水:指战后血水的腥味。
  • 涕泗:泪水,形容悲伤的情感。

典故解析:

  • 萧何:汉初的名将,辅佐刘邦,帮助建立汉朝。他的事迹常被后人用来比喻有才能的辅佐者。
  • 腥水:与战争相关,战后常有血水流淌,象征战争带来的伤害和痛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右,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感慨,特别关注战争与人心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战斗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的场景,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头两句提到大将与功曹,暗示着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崇高与伟大,尤其是萧何的形象不仅是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也是对现世的反思。在战斗的激烈场景中,鼓声与凯歌交织,体现出胜利的希望与士气的高涨。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愁云与腥水的意象则突显出战争带来的痛苦与悲伤。最后两句,平常的孤寂在静夜中化为泪水,暗示了内心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战斗的豪迈与战后的沉重形成鲜明对照,表达了对战争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英雄的敬仰,又有对战争的深深忧虑。诗中不仅有历史的回响,也流露出诗人对未来的迷茫与悲伤,引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将宣威起执戈:描绘了将领们高举武器,准备出征的场景,展现出一种威武的气势。
  2. 功曹况复有萧何:提到历史上的功臣,表明在重大时刻,优秀的辅佐者必不可少。
  3. 共鸣鞞鼓来酣战:鼓声响彻,战斗进入激烈阶段,表现出士兵们的斗志。
  4. 正拟前军奏凯歌:期待着胜利后的歌唱,流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5. 天外愁云连汴合:远方的忧愁与战乱的现实交织,表现出对未来的忧虑。
  6. 雨余腥水入淮多:战后留下的血腥与物资的匮乏,形象地反映出战争的结果。
  7. 平居殊觉成寥赖:平时的孤独感在战争中愈加明显。
  8. 静夜惊闻涕泗沱:夜深人静时,悲伤的情感突然涌出,表达了深切的痛苦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大将宣威”和“功曹况复”,运用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腥水、愁云等意象用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心理的沉重。
  • 比喻:通过将愁云与腥水相连,暗示战争带来的环境与心灵的双重影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战争的残酷与英雄人物的崇高,同时表达了对生命与历史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对人性、命运与历史的复杂情感,传递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将:象征权力与荣耀。
  • 萧何:代表历史上的智慧与忠诚。
  • 鞞鼓:战斗的号角,象征着斗志与勇气。
  • 腥水:战争的血腥,象征痛苦与死亡。
  • 涕泗:悲伤与无奈的表现,象征内心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 A. 曹操
    B. 萧何
    C. 刘邦
    D. 诸葛亮

  2. “腥水”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幸福
    B. 战争的痛苦
    C. 自然的美
    D. 友情的深厚

  3. 诗中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兴奋和喜悦
    B. 悲伤和忧虑
    C. 幽默和轻松
    D. 自豪和骄傲

答案:

  1. B. 萧何
  2. B. 战争的痛苦
  3. B. 悲伤和忧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余光中《乡愁》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1.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动乱的思考,但更加强调个人的悲痛与无奈。
  2. 李白《将进酒》:则表现了对豪情壮志的追求,侧重于个体的豪放与勇敢。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历史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方正学先生祠 月上 罗汉寺 其二 罗汉寺 其一 送成都护戎韩舍人 送熊退斋归武夷 题戴溪亭 赠韩退之 罗浮山居 将入匡庐留别社中诸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力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象珥 福食 单椒秀泽 分钗断带 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属丝 反犬旁的字 举重运动 除疾遗类 臣字旁的字 独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病字头的字 饰非遂过 出头露脸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