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17: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7:02
作者: 蜀翁 〔宋代〕
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
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
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
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
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
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
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
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
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
终焉终久功,或慰奔驰苦。
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
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
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
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
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
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
武夷高且深,櫂歌声未已。
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
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
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你住在建州溪边,而我则居在东浙的尽头。
我们在壶山相遇,至今已过了多少个寒暑。
我一生谈论理道,涉猎诸多自感欣喜。
深入探讨精深的道理,已融入你的骨髓。
你的学问有根源,文章也有规矩。
你的一举一动都很踏实,绝不虚浮。
如今礼法被废,几百年来人们如聋盲。
紫阳君子心中所指,谁再能为其鼓舞?
气运未能恢复,人的力量难以改变。
最终的成就,或许能安慰奔波的辛苦。
读书必须适用,言行不一致令人耻辱。
空谈无数辞句,古人早已坐在这里。
看到你治教的文章,农学相互依存。
以此来实现我的志向,万物皆应得其所。
可惜人事错乱,痛苦啊,时运不齐。
你离开后又将何往,波涛风雨更为难。
武夷山高且深,划桨歌声未曾停息。
朝夕之间山水相依,仍旧友爱朱夫子。
他年再见鳌峰,气势必与此山相匹。
未了的书卷将如何了结,重逢时又在何处?
作者介绍:
蜀翁,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描写山水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本诗是作者送别友人熊退斋归武夷之作,既有对友人学习与品德的赞美,也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情感深厚而含蓄。开头两句设定了两位朋友的地理位置,暗示了他们的相知与相惜。诗人在回忆与友人相遇的同时,感慨时光流逝的迅速。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深情地回顾了两人一起探讨理道的经历,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在描述社会的现状时,诗人对礼法的废除表达了忧虑,反映出对人性与社会道德的关切。最后,诗中不仅有对友人的祝福,还有对未来重聚的期待,情感由送别的伤感转向希望,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映射出作者对学术、友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君居建州溪,我住东浙尾。
表达了两人地理上的距离与相对位置。
邂逅入壶山,于今几寒暑。
反映出两人相识的时间已经久远。
平生谭理道,涉猎颇自喜。
诗人自述对理道探讨的热爱。
考击到精玄,我肤君骨髓。
强调了学问的深入,彼此的影响。
君学有根源,君文有规矩。
对友人学识和文采的赞美。
寸步履平实,不知虚浮语。
否定了浮夸的言辞,强调实事求是。
礼废彝伦斁,聋盲数百载。
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表达对传统礼法的思考。
紫阳当日心,谁复为鼓舞。
提到王阳明,指向理想的引导者,但感到缺乏激励。
气运未回天,人力不能起。
反映对人力与气运的无奈。
终焉终久功,或慰奔驰苦。
指出努力的回报与安慰。
读书要适用,行过言犹耻。
强调实际应用的重要性。
架空累万辞,先儒已坐此。
讽刺空谈无用,古人已在此。
观君治教篇,农学相资倚。
赞美友人的治教之道,强调农学的重要性。
以兹行吾志,万物当得所。
表达追求理想的决心。
奈何人理缪,痛哉时不与。
对人事的错乱感到惋惜。
君去将安之,波浪更风雨。
提出对友人未来的关心与祝福。
武夷高且深,櫂歌声未已。
描述武夷山的壮美与划桨时的歌声。
朝夕足夷犹,尚友朱夫子。
继续强调友情的重要性。
他年见鳌峰,势与此山拟。
表达未来重聚的期盼。
了却未完书,相逢定何许。
最后对未完的书卷与再相逢的疑问。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学问的追求,抒发了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与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思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紫阳指的是谁?
诗人对友人的学习态度是?
诗中“礼废彝伦”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送别》相比,蜀翁的《送熊退斋归武夷》更多地关注于理学与友谊的深度探讨,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离情。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与对未来的希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