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资福寺

《资福寺》

时间: 2025-04-28 03:08:58

诗句

听经猿去已多时,梧竹风标入梦思。

暗粉尚留多宝塔,长廊空见舍田碑。

石池雨过添新水,老柏年深换旧枝。

闻道灵源高阁上,至今人诵小山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08:58

原文展示

资福寺
作者: 陈玄

听经猿去已多时,
梧竹风标入梦思。
暗粉尚留多宝塔,
长廊空见舍田碑。
石池雨过添新水,
老柏年深换旧枝。
闻道灵源高阁上,
至今人诵小山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资福寺的感受。他听经的猿猴已经离开很久,梧竹在风中摇曳,勾起了他对往事的思念。多宝塔的影子仍然留存,长廊里空荡荡的,只能看到一块块的碑石。雨过后,石池里又添了新水,老松树的枝条也在岁月中换了样子。听说在高阁之上,有灵气的源头,至今仍有人在诵读小山的诗篇。


注释

字词注释

  1. 听经:指听和尚诵经。
  2. 猿去:猿猴离开。
  3. 风标:风中的摇曳,形容竹子随风而动。
  4. 暗粉:指塔上的粉饰。
  5. 多宝塔:一种佛教建筑,通常用于安放舍利等珍宝。
  6. 长廊:寺庙中常见的走廊。
  7. 舍田碑:指刻有碑文的石碑,可能是纪念某位高僧或事件的碑。
  8. 石池:池塘,石砌的池子。
  9. 灵源:指灵气的源头。
  10. 小山诗:指小山的诗作,可能是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典故解析
“灵源”和“小山诗”可能与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或作品有关,反映了诗人在历史与文化传承中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玄,明代诗人,少有名气,主要以山水田园诗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资福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寺庙,陈玄或许在此游览时产生了诗作,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景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资福寺》是一首描绘心境与自然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开篇提到“听经猿去已多时”,便引出了作者对寺庙安宁的渴望和对过往时光的怀念。接着,梧竹在风中摇曳,恍如在诉说着什么,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诗中对多宝塔的描写,虽是“暗粉尚留”,却说明了历史的印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永恒的存在。

在“石池雨过添新水”一句中,雨水滋润了池塘,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更新。而“老柏年深换旧枝”则暗示着岁月的沉淀与变迁,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最后两句提到“闻道灵源高阁上”,引出了人们对文化与智慧的追求,诗人以小山诗的高雅作为结尾,展现了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呈现出一种宁静、优雅而又充满深意的氛围,令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洗涤与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听经猿去已多时:诗人回忆在寺庙中听经的情景,猿猴的离去象征着宁静的打破。
  2. 梧竹风标入梦思:竹子在风中摇曳,勾起了诗人的思绪与梦境。
  3. 暗粉尚留多宝塔:多宝塔的粉饰虽已暗淡,依然存在,象征着历史的印记。
  4. 长廊空见舍田碑:长廊空荡,只有碑石见证过往,显得孤寂。
  5. 石池雨过添新水:雨水滋润了池塘,象征生命的更新。
  6. 老柏年深换旧枝:老松树经历了岁月的变迁,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7. 闻道灵源高阁上:提到高阁上有灵气的源头,象征着文化与智慧。
  8. 至今人诵小山诗:依然有人在诵读小山的诗作,表现了文化的传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中的竹子比作梦思,传达了思绪的飘渺。
  • 反复:提到“多宝塔”和“舍田碑”,强调历史的印记。
  • 对仗:诗句间的工整对仗,展示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寺庙的怀念与思考,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文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寺庙的宁静与孤寂。
  • 梧竹:代表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思绪。
  • 宝塔:历史的象征,承载着文化的传承。
  • 石池:生命的循环与更新。
  • 老柏:岁月的沉淀与变迁。
  • 高阁:智慧与灵气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听经猿去已多时”,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对寺庙的怀念
    B. 对猿猴的喜爱
    C. 对风景的赞美

  2. “石池雨过添新水”中的“新水”象征着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生命的更新
    C. 生命的枯竭

  3. “老柏年深换旧枝”表达了什么意境?
    A. 对时间的无奈
    B. 对生命的感悟
    C. 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2. 杜甫的《春望》
  3.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通过壮丽的山河表达了气势与豪情;而在陈玄的《资福寺》中,则是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的心境。两者在主题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文化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选》
  2.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3. 《诗经与汉乐府》
  4. 《唐诗三百首》

这些书籍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文化背景。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刘朝英进齐 瑞香花新开五首 舟过望亭三首 诚斋步月二首 淋疾,复作医,云忌文字劳心,晓起自警 送葵定夫提举正字使广东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 东园探桃李二首 谢傅宣州安道郎中送宣城笔 雨後晓登碧落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示字旁的字 小胥 包含貉的词语有哪些 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义不主财 乡里不通 包含内的词语有哪些 髟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包含晒的词语有哪些 风烛之年 亡逸 言字旁的字 蚊母草 无际可寻 瘸狼渴疾 落水狗 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