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4:17
作者: 刘叉 〔唐代〕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太阳从东方升起,高达一丈,人间的事情都微小得如同细毛。
乡下人愤怒地看到不公之事,磨砺着心中那把万古的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表达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和对人间百态的观察著称。他的诗风简练而有力,常带有强烈的个性。
创作背景: 该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不平等现象严重的时期,诗人通过简单的日出意象引入,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对正义的呼唤。
《偶书》是一首短小而意味深长的诗作。诗的开头以“日出扶桑一丈高”描绘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清晨图景,太阳的升起象征着希望和新生,似乎在暗示着光明正义的到来。然而,紧接着“人间万事细如毛”的句子却将这种美好的意象转变为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对比,揭示出社会中的琐碎与庸常,反映了人们对生活中微小不公的敏感。
“野夫怒见不平处”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普通人的同情与理解,乡下人代表着那些正在经历不平等与压迫的普通百姓。最后一句“磨损胸中万古刀”则是诗人情感的高潮,象征着对不公正现象的愤怒和对抗的决心。这把“万古刀”不仅是对抗不公的象征,更是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寓意,作者通过日出与人间琐事的对比,表达了对光明与正义的渴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反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怒、对光明未来的渴望,以及对正义追求的坚定信念,表现了普通百姓的心声与斗志。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日出扶桑”中的“扶桑”指的是:
A. 一种花
B. 神话中的神树
C. 一座山
D. 一种鸟
诗中“磨损胸中万古刀”意指:
A. 对生活的厌倦
B. 对抗不公的决心
C. 渴望和平
D. 追求财富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