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2: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2:29
胧月黄昏亭榭。
池上秋千初架。
燕子说春寒。
杏花残。
泪断愁肠难断。
往事总成幽怨。
幽怨几时休。
泪还流。
在朦胧的月光下,黄昏时分的亭子显得特别清幽。
池边的秋千刚刚架好,燕子在低声诉说着春天的寒冷。
杏花已经凋零,泪水已经断了,但愁肠却难以割舍。
往昔的种种回忆只剩下幽怨,幽怨究竟何时才能停止,泪水依然流淌。
作者介绍:朱敦儒,宋代诗人,字子华,号梅溪,江苏人。他的诗歌以清丽婉约、情感细腻著称,尤以词作见长,常表现对人生、爱情的思索与感悟。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对往昔的追忆与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黄昏的宁静与内心的愁苦,反映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沉思与对爱情的无尽眷恋。
《昭君怨·胧月黄昏亭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缅怀和对爱情的无尽思念。开篇的“胧月黄昏亭榭”,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月光与黄昏的结合,暗示了光阴的流逝和人心的孤独。接着,诗人提到“池上秋千初架”,通过秋千这一意象,唤起了对童年无忧无虑时光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失去的怀念。
燕子的出现,既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然而“春寒”的描述则暗示了现实的冷酷与无情。杏花的凋零更是点出生命的脆弱和爱情的无常,令诗人心中愁肠难断。最后,反复出现的“幽怨”一词,揭示了内心的痛苦和对往事的执念,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中透出深深的哀伤。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爱情无常的敏感与思考,令人感同身受,深思熟虑。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爱情的深切怀念与无奈,展现了宋代士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选择题:诗中“胧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秋千”象征着____。
判断题:诗中“泪还流”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释怀。 (对/错)
本诗的情感基调深沉,细腻地刻画了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追忆,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