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时间: 2025-05-02 11:55:49

诗句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5:49

原文展示:

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
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
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
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细雨像灰尘一样轻柔,楼外的柳条被雨水打湿,变得发黄。微风轻轻吹拂,绣制的帘子倾斜着,透过窗纱可以看到寒碧的天空。美人懒懒地准备着元宵的灯笼,轻声弹着瑶瑟,眼泪悄然流下。她却又去上香,向紫姑祈求,想要询问辽东的消息。

注释:

  • 细如尘:形容春雨细小轻柔,像尘埃一样。
  • 黄湿:柳丝因春雨而湿润,颜色变得发黄。
  • 绣帘:用绣花布料做的窗帘。
  • 透窗纱:透过窗户的纱窗。
  • 瑶瑟:一种古代弦乐器,常用于文人雅士的吟唱。
  • 紫姑:指的是紫姑神,古代民间信仰中负责掌管婚姻和生育的神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敦儒,字子华,号惟庵,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晚期,生活在南宋时期。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生活情趣,情感细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春季,描绘了春雨细腻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诗中展现了对春天的细腻观察,透过自然景色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好事近·春雨细如尘》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开头以“春雨细如尘”直接引入,细雨带来的湿润感和春天的柔美氛围立刻呈现。接下来,诗人描绘了楼外的柳丝,借用“黄湿”这一形容词,传达出春雨的滋润效果与生机。

在“风约绣帘斜去”一句中,微风轻拂使得绣帘倾斜,透过窗纱可以看到寒碧的天空,这一描写富有动态美,给人以清新之感。接着,诗中美人慵懒地准备元宵灯笼,情景交融,情感流露,彰显了生活中的一丝惬意与温柔。

最后两句“却上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展现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关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在春雨的滋润中,诗人不仅感受到自然的美,更引发了对生活、对他人的思索与关怀。整首诗以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给人以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雨细如尘:春天的细雨如同灰尘一般轻,营造出柔和的氛围。
  2. 楼外柳丝黄湿:描绘春雨后楼外的柳树,柳丝被雨水打湿,显得生机勃勃。
  3. 风约绣帘斜去:微风轻拂,绣制的帘子因风而倾斜,生动而富有动感。
  4. 透窗纱寒碧:窗纱透出寒冷的碧色天空,给人以清新感。
  5. 美人慵翦上元灯:美人在准备元宵的灯笼,表现出一种慵懒的状态。
  6. 弹泪倚瑶瑟:美人弹奏瑶瑟,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情感深沉。
  7. 却上紫姑香火:她却去上香,向紫姑祈求,寄托了对远方的思念。
  8. 问辽东消息:询问辽东的消息,表明对他人的关心和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雨比作细尘,生动形象。
  • 拟人:描绘微风和美人的动作,增加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春雨描绘,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揭示了内心的思念与关怀,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温柔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雨:象征生机与希望。
  • 柳丝:代表春天的柔美和生命的复苏。
  • 美人:象征青春、柔情,暗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紫姑:代表对未来的期盼与祝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雨细如尘中的“尘”指的是什么?

    • A. 除尘
    • B. 灰尘
    • C. 雨水
    • D. 风
  2. 美人慵翦上元灯中“翦”字的意思是什么?

    • A. 切
    • B. 装饰
    • C. 点亮
    • D. 准备
  3. 诗中提到的“紫姑”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一位神祇
    • C. 一种乐器
    • D. 一种食品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朱敦儒李清照的春词,均描绘春天的细腻情感,但朱敦儒的诗更侧重自然景物的描写,而李清照则多表达个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与诗词研究书籍。

赏析

  这首小词为作者早期作品,写元夕怀人之情致,词风婉约。   起首两句写楼外。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说春雨“细如尘”,新鲜而熨贴。春雨是细屑的,轻倩的,迷离漫漶,润物无声,似乎非“如尘”二字无以尽其态。用它来映衬怀人的愁思,便显得十分工致。“湿”承“雨”来。“黄”字体物入微,切合物候,又应“春”意,让人联想到稚柳这迷蒙细雨的薰沐下所焕发的生机。接下来,“风约”逗引出后两句,视点拉回室内。上片状景,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笔笔勾联,丝丝入扣;这几句看似景语,实乃情语,打下了闺人的主观色彩。“如尘”的雨,多少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柳色又新,牵惹着对远人的缕缕情思;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女子心中的感受由此得到深刻的展示。作者借拟女主人的眼光,写出了一个寂冷的环境。   过片直接突出了居于画面中心的女主人公——“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点明上元之时,背景就变得更其具体而典型,把人物感情衬托得愈加强烈。周密《武林旧事》卷二“灯品”:“又有深闺巧姓,剪纸而成,尤为精妙。”陆游《十二月一日》诗:“儿书春日榜,女剪上元灯。”说明宋时剪纸做灯,乃闺人巧技,而且有早些日子就开始制作以备上元灯节玩赏的。可见这一句“美人慵剪上元灯”,不是一般的身心慵懒,而是由于情绪恶劣之极。“弹泪倚瑶瑟”句加重悲情之分量,写她欲鼓瑟以舒怨怀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   结束两句:“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前一句承接上文,转进一层,与美人问卜的事。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帝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   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写出少妇关注之所。就这样,结句全词层层推进之后,以轻淡之笔出之。辽东,古郡名,故址今辽宁省东南部,多用来借指遥远的边地,以代亲人之所。至词的主旨已经明确、完整地表达出来,而字面上终归没有道破。淡语入情,含蓄不尽。这一结语使全词意境浑成,主旨突出,堪称巧妙。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壬申年封州自正旦雨至元宵不止 壬申年封州自正旦雨至无宵不止 壬申年封州自正旦连雨至元宵不止城中泥淖没 去冬 秋夜闻雨 秋夜山居 秋思 清明前十日大雪二首 清明前三日将晚风雹大作枕上赋此 蔷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主寄 留中不出 麥字旁的字 洋祸 人亲骨肉香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沿流求源 包含晴的词语有哪些 铢衣 弓字旁的字 歺字旁的字 一丝不苟 焚林之求 豸字旁的字 渭浊泾清 包含整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