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47:54
沁园春·辛巳五月十六日谒北碚张荩忱将军墓
作者: 王用宾 〔近代〕
于戏将军,人孰无死,死国为雄。
忆短兵相接,长城破虏,临机制变,沂水摧锋。
陷阵先登,挥军直指,虾寇闻名顿改容。
如公者,是武安绝轶,武穆重生。
总,要突破重围建上功。
便凶门凿出,骑追穷。
先轸元归,伏波尸裹,一失临淮壁垒空。
澄清事,问中原将领,谁嗣英风。
唉,将军啊,谁能逃避死亡呢?为国而死才是英雄。
我回忆起那短兵相接的战斗,长城之战破敌的情景,临机应变,沂水之战摧毁敌军锋芒。
在陷阵之中,勇敢地冲锋,奋勇直指敌阵,虾夷听闻将军的名号,顿时改变了神色。
像您这样的英雄,真是武安的绝代佳人,武穆的再世英豪。
总是要打破重围,建功立业。
冲破凶险的门户,骑兵追击敌人,直至穷途末路。
先轸元归,伏波之战中尸体满裹,失去了临淮的壁垒,显得空荡荡的。
澄清这一切,问问中原的将领,谁能继承这英勇的风范?
王用宾(1880-1953),字懋元,号澄白,近代诗人,擅长古体诗,作品多以抒发豪情壮志、追忆历史为主。他的诗歌常表现出对民族大义的关注和对英雄的崇敬。
此诗创作于辛巳年(1931年),是在王用宾访问张荩忱将军的墓地时所作,旨在缅怀将军的英勇事迹,并表达对国家、民族的热爱。
《沁园春·辛巳五月十六日谒北碚张荩忱将军墓》是一首充满豪情的诗作,体现了作者对将军的深切怀念和对英雄精神的崇敬。诗中借助将军的事迹,回顾历史战争,展现了将军在战场上无畏无惧的英勇形象。作者通过对短兵相接、长城破虏等战争场景的描绘,表现了对将军战斗精神的赞美,以及对历史英雄的追思。
诗中不仅有对将军个人的赞颂,更有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刻思考。将军的死不仅是个人的陨落,更是民族命运的缩影,表现出对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凝练,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未来的展望,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意识和强烈的爱国情怀。
全诗通过对张荩忱将军的追思与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历史英雄的崇敬,彰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中提到的“将军”指的是谁?
“短兵相接”指的是什么?
诗中“虾寇”是指什么?
《满江红·写怀》 - 岳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