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24: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4:10
鸣跸声中晓仗回,
锦装驯象踏红埃。
半空云影看旗动,
满道天香识驾来。
汉酎祭余清庙闭,
舜衣垂处紫宫开。
礼成海内人皆庆,
献颂应惭自乏才。
在晨曦中,鸣响的车辙声中,皇帝的车队缓缓返回;
装饰华丽的驯象踏过红色的尘土。
在半空中,云影浮动,旗帜随风飘动,
满街的芬芳,人人都能辨识出皇驾的到来。
汉朝的酒祭还在清庙中结束,
舜帝的礼服在紫宫中垂挂。
礼仪完成,天下的人民都欢庆,
而我献上的颂歌,竟然感到才华的不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高启(约 1500-1620),明代诗人,字彬卿,号阮亭,浙江人。高启以诗歌创作闻名,风格清新,善于表现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他的诗作常融合古典文化和生活体验,具有浓厚的人文精神。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盛世时期,皇帝巡视和祭祀活动频繁。诗中描写皇帝回宫的盛况,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安定的喜悦,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才华不足的谦逊。
《奉迎车驾享太庙还宫》是一首典型的迎驾诗,展现了明代皇帝回宫时的盛大场景。全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感受,表现了对皇帝的尊崇和对国家繁荣的庆祝。开篇“鸣跸声中晓仗回”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清晨车队归来的景象,声响和景象交织,仿佛让人置身其中。接下来的描写中,锦装驯象和天香四溢的场景更是营造出一种华丽而庄重的氛围。
在“汉酎祭余清庙闭,舜衣垂处紫宫开”两句中,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将祭祀与皇权的交融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出对历史和礼仪的尊重。最后两句“礼成海内人皆庆,献颂应惭自乏才”则表达了诗人的自谦,尽管国家兴盛,自己却感到才华的不足,这种情感真实而深刻。
整首诗在描写中既有视觉的冲击,也有听觉的回响,通过对细节的把握与历史的融入,展现了明代社会的繁荣和诗人内心的谦卑,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围绕着对皇权的尊崇和对国家繁荣的庆祝,同时流露出个人的谦逊与自省。它展示了明代社会的繁荣与和谐,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重和对自我才华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鸣跸”,指的是什么?
a) 鸣笛声
b) 车队经过的声音
c) 雷声
诗中提到的“舜衣”象征着什么?
a) 普通人的衣服
b) 理想的统治者形象
c) 商人的服装
诗人对自己的才华的态度是?
a) 自满
b) 自谦
c) 自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