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百媚娘•为阮亭题青溪册叶,同程村羡门作乍遇

《百媚娘•为阮亭题青溪册叶,同程村羡门作乍遇》

时间: 2025-05-01 01:14:36

诗句

忽见璧人缥缈。

鹦鹉呼茶偏早。

迎门桂子才传语,执烛樱桃先到。

半晌出来深福了。

洛浦珠光绕。

金线巷头原杳,锦带坊前应少。

暗忆旧观都不似,此际相逢偏好。

乍饮便教斟鹊脑。

薄醉扶行悄。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4:36

原文展示:

忽见璧人缥缈。鹦鹉呼茶偏早。迎门桂子才传语,执烛樱桃先到。半晌出来深福了。洛浦珠光绕。金线巷头原杳,锦带坊前应少。暗忆旧观都不似,此际相逢偏好。乍饮便教斟鹊脑。薄醉扶行悄。

白话文翻译:

忽然看到那位美丽的女子,宛如云雾缥缈。鹦鹉早早地在叫着要茶。门前的桂花才刚传来消息,手里捧着蜡烛的樱桃却已经先到了。过了半天才出来,感到非常幸福。洛浦的珠光环绕着我,金线巷的尽头已经迷茫不见,锦带坊前应该也人稀少。暗暗回忆以前的景象,感觉都不如这一刻的相逢更好。刚一饮酒,便请人斟上了鹊脑酒。微醉中扶着对方静静行走。

注释:

  • 璧人:指美丽的女子。
  • 鹦鹉:一种鸟,常用于形容声喧。
  • 桂子:指桂花,象征着美好。
  • 樱桃:此处指代一种美好的酒或饮品。
  • 深福:表示深厚的福气。
  • 洛浦:洛水的河边,象征美丽的景色。
  • 珠光:珠子散发的光辉,形容美丽的景象。
  • 金线巷、锦带坊:都是古代街巷景象,代表繁华的地方。
  • 鹊脑:一种酒名,指代美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以宁是明代的一位女诗人,以其细腻的感情和精湛的诗歌技巧而著称。她的诗作多描绘女性的生活状态和情感,具有较强的个性和鲜明的风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阮亭青溪之畔,反映了诗人在游历中的所见所感,尤其是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其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交风气、女性地位的变化有一定关系。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松而优雅的笔调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相遇的情景,展现了那一刻的美好与愉悦。开篇“忽见璧人缥缈”便引人入胜,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的“鹦鹉呼茶偏早”,通过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元素与人际交往联系在一起,使得场景生动而富有情趣。接着,诗人通过“迎门桂子才传语,执烛樱桃先到”描绘出一幅温馨的迎接画面,展现出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轻松而愉悦,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使得这次相遇显得格外珍贵。诗人在回忆与现实之间游走,既感慨过去的美好,也珍惜当下的相逢,体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友情的珍重。结尾“薄醉扶行悄”,将诗人的微醉与轻松的步伐结合在一起,不仅渲染了氛围,也让人感受到那份无拘无束的快乐。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忽见璧人缥缈”:突然看到美人,宛如云雾般轻盈。
    2. “鹦鹉呼茶偏早”:鹦鹉在叫,仿佛早早在催促茶水。
    3. “迎门桂子才传语”:门前的桂花悄悄传来消息。
    4. “执烛樱桃先到”:手中捧着烛光的樱桃酒早已到来。
    5. “半晌出来深福了”:过了一会儿,才出来,感到非常幸福。
    6. “洛浦珠光绕”:洛水边上珠光闪烁,景色迷人。
    7. “金线巷头原杳”:金线巷的尽头已经模糊不清。
    8. “锦带坊前应少”:锦带坊前的人应该不多。
    9. “暗忆旧观都不似”:暗自回忆往昔的情景,感觉都不如现在的相逢。
    10. “此际相逢偏好”:此时此刻的相遇特别美好。
    11. “乍饮便教斟鹊脑”:刚一喝酒便请人斟上鹊脑酒。
    12. “薄醉扶行悄”:微醺中,轻声扶着行走。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璧人缥缈”比喻美人的轻盈,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如“鹦鹉呼茶”,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场景更为生动。
    • 对仗:诗中多处有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音乐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情感展开,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深刻理解与珍视。

意象分析:

  • 璧人:象征美丽与理想的女性形象。
  • 鹦鹉:生动的生活气息,代表热闹与欢愉。
  • 桂子:象征着美好、香甜的情感。
  • 樱桃:代表着甜美的饮品,渲染轻松愉悦的氛围。
  • 洛浦珠光:自然的美景,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珍贵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璧人”指的是: A. 美丽的女子 B. 朋友 C. 诗人自己

  2. “鹦鹉呼茶偏早”中的“鹦鹉”是用来描述: A. 一种鸟 B. 朋友的声音 C. 生活的喧嚣

  3. 诗人对相遇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感到珍贵 C. 感到烦恼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描绘了女性的情感与生活,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当下的珍视。
  • 苏轼《水调歌头》:虽主题不同,但都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慨,风格上则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董以宁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与解析》
  • 《女性视角下的古典诗词》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 其一 拟吊苏小墓 读某悯妇吊集 戏拟不往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 其三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 其二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 其一 莫老至聋矣 青州赠鼍矶研副以诗奉答 次苏长公雪诗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洞神 包字头的字 变生意外 食字旁的字 水波不兴 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幼稚可笑 快慢 那咱 歹字旁的字 宏猷 包含御的成语 音字旁的字 忠勋 重足而立,侧目而视 泥蟠不滓 殳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