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腊中步月二绝

《腊中步月二绝》

时间: 2025-05-02 12:35:02

诗句

平山堂下解围去,天水堡前经战来。

天地无情一般月,照人霜骨白皑皑。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02

原文展示:

腊中步月二绝
平山堂下解围去,
天水堡前经战来。
天地无情一般月,
照人霜骨白皑皑。

白话文翻译:

在平山堂下我解开围巾走出,
在天水堡前我经过战斗归来。
天地之间没有情感,唯有那一轮明月,
照耀着我的霜骨,显得白皑皑。

注释:

  • 平山堂:指的是一个地名,可能是指某个地方的亭子或楼阁。
  • 解围:解开围巾,意指走出包围或困境。
  • 天水堡:天水堡是一个历史遗址,可能与战争相关。
  • 无情:无情指天地间没有情感。
  • 霜骨:指白皙的骨骼,形容寒冷或孤独的状态。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霜骨”一词,常用来形容寒冷、孤独的状态,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洪咨夔,宋代诗人,字子华,号松壶,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往往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是在经历某种困境或战乱后,诗人漫步在月光下,表达了他对人世无情的感慨与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月光为引子,描绘了在寂静的夜晚,诗人徘徊于平山堂与天水堡之间,内心充满了对过往战斗的回忆与反思。开头两句描绘了诗人从束缚中走出,回顾战斗的场景,体现了一种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的感觉。然而,在这样的解脱之后,诗人却感受到天地的无情,只有那轮明月静静地照耀着他,显得更加孤寂。整首诗通过对比,营造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与对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思考与对自然的领悟,反映出其清晰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平山堂下解围去:在平山堂下,诗人解开束缚,预示着走出困境。
    • 天水堡前经战来:在天水堡前,经历了战斗的洗礼,暗示过去的苦难。
    • 天地无情一般月:天地之间没有情感,只有明月,表达了对无情世事的感慨。
    • 照人霜骨白皑皑:月光照在诗人身上,显得他如同霜骨般白皑,寓意孤独和寒冷。
  •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月光与天地的对比,表现出情感的对立与内心的孤寂。
    • 比喻:将人的骨骼比作霜,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的寒冷与孤独。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绘月光和战斗经历,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对自然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孤独的深切体会。

意象分析:

  • 平山堂:象征着归属与温暖。
  • 天水堡:代表着历史的沉重与战争的残酷。
  • 月亮:象征着孤独与冷清。
  • 霜骨:象征着人心的冰冷与孤独的境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平山堂”指的是: A. 一个历史遗址
    B. 一个地名
    C. 一座山

  2. “天地无情一般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人生的无奈
    C. 对战争的怀念

  3. “霜骨”一词主要象征: A. 热情
    B. 孤独与寒冷
    C. 温暖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通过月光表达思乡与孤独之情。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在月下思念亲人,表达深切的情感。

诗词对比: 对比洪咨夔的《腊中步月二绝》和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但李白更偏向于思乡情,而洪咨夔则更多地反映了对战斗与人生的感慨。两者虽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都展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体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桂林路中作 少将 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乱石 寄太原卢司空三十韵(卢钧) 燕台四首。秋 嘲桃 玉山 闺情 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示字旁的字 楼护唇舌 举职 穴宝盖的字 赐惠 打旋磨子 沿门讬钵 白华之怨 立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胜状 负老携幼 槐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噎的成语 缀兆 旡字旁的字 虎而冠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