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4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45:36
诗词名称: 桂林路中作
作者: 李商隐 〔唐代〕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这首诗描绘了桂林的秋日景象。大地温暖,没有秋天的颜色,江面晴朗,映照着黄昏的余晖。空中只剩下蝉声嘶鸣,似乎在依依不舍地向过路的客人告别。小村庄里的狗在守护着,平坦的沙地上,僧人独自归去。想要向西北眺望,却又看到了一只鹧鸪在飞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著称,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表达对人生、爱情及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末时期,社会动荡,政治腐败。他的诗作反映了自己的个人遭遇与感受,常常寄托着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桂林路中作》是一首描绘秋日景色的诗作,展现了李商隐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受。开头两句“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一个温暖而又静谧的秋日,仿佛在说秋天的景色并非一味萧瑟,反而透着一种温柔的美。
接下来的“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通过蝉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氛围。蝉鸣似乎在为即将离去的旅人送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描绘了宁静的小村庄,犬只守护,僧人独行,展现了乡村的安宁与孤独的对比。最后一句“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则是抒发诗人内心的惆怅与思乡之情,鹧鸪的飞翔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更是对离别的感喟。
整首诗在宁静的乡村景象中,隐含着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追寻,情感细腻而真挚,景物与情感相得益彰,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桂林的秋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人生孤独的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基调深沉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地暖无秋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犹向客依依”中的“依依”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鹧鸪”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李商隐的《桂林路中作》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现了离别的主题,但李商隐的诗更注重细腻的情感描写,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物来传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