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0: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0:26
秋风吹雨到江濆,小阁疏帘晚色分。
津吏报增三尺水,山僧归入万重云。
飘零露井无桐叶,断续烟汀有雁群。
了却文书早寻睡,檐声偏爱枕间闻。
秋风吹着细雨飘洒到江边,小阁楼的疏帘在傍晚的色彩中轻轻分开。
渡口的官吏报告说水位上涨了三尺,山中的僧人已经归隐在重重叠叠的云中。
露水打湿的井边再也没有梧桐叶,烟雾缭绕的沙洲上偶尔可以见到雁群飞过。
处理完文书后,早早地寻找睡眠,檐下的雨声偏偏让我在枕边听得更清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词人。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也有细腻婉约,常表现对国家的忧虑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秋雨北榭作》作于秋天,诗人身处北方的一个小阁楼中,外面秋雨淅沥,内心思绪纷繁。此时正是诗人思乡与隐居的交织,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感悟和内心的孤寂。
这首诗描绘了秋雨中的北方小阁,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与深邃的情感。首联“秋风吹雨到江濆,小阁疏帘晚色分”,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幅秋雨萧瑟、晚色渐浓的画面,给人一种清新而又略显凄凉的感觉。接着,津吏报告水位的上涨,暗示着江水的涨落与人事的变迁,山僧的归隐则进一步烘托了秋天的宁静与孤独。
“飘零露井无桐叶,断续烟汀有雁群”,诗人在此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惆怅的情绪。秋雨之中,梧桐叶落尽,露水打湿了井边,显得格外寂寥;而偶尔飞过的雁群,既是一种生机的象征,也暗含了离别和思乡之情。最后两句“了却文书早寻睡,檐声偏爱枕间闻”,则表达了诗人对繁忙生活的逃避,渴望在雨声中入睡,体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安宁。
整首诗在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中,流露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既有对秋天的感伤,也有对归隐的渴望,展现了深厚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雨中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孤独与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津吏”指的是:
A. 渡口的官吏
B. 山中的僧人
C. 诗人的朋友
D. 江边的渔夫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是:
A. 春天的花开
B. 夏天的繁盛
C. 秋天的萧瑟
D. 冬天的寒冷
“飘零露井无桐叶”中“无桐叶”暗示了什么?
A. 生机勃勃
B. 孤寂凋零
C. 振奋人心
D. 繁华似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陆游的《秋雨北榭作》和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孤独的感慨,但陆游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象中的细腻情感,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对亲情的眷念与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