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 其一

《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2 11:59:53

诗句

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

向来惟一范,真足壮吾州。

高躅今谁继,先生独再留。

登堂吊兴废,想像气横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9:53

原文展示

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 其一
有越逾千载,何人不宦游。
向来惟一范,真足壮吾州。
高躅今谁继,先生独再留。
登堂吊兴废,想像气横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友人的寄托。诗人提到越国已经有千年历史,曾经有多少人追求仕途和游历。以往只有范仲淹一位足以令我感到骄傲,真正为我们地区增光添彩。如今,谁能继承他的志向和风范呢?只有那位先生仍然留存于世。我在这里登堂祭吊他的兴亡,心中想象着他那种气概在秋天的气息中依旧显得雄浑。

注释

  • 有越逾千载:越国历史悠久,指的是越国的文化积淀深厚。
  • 宦游:指的是仕途和游历,形容士人追求官职和名利的生活。
  • :指的是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 高躅:指的是高尚的志向和品德。
  • 吊兴废:登堂祭吊,感慨历史的兴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爱国者。他生于士族家庭,自幼聪慧,才华横溢,终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报国之志。陆游的诗风直率,情感真挚,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贯穿其一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人常感叹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送别友人赴任,表达了对历史和人事的感慨,以及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和对友人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士人理想的渴望与反思。开头的“有越逾千载”引出越国的悠久历史,诗人用“宦游”描绘了士人们追求名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接着提到的“惟一范”,不仅强调了范仲淹的伟大,也暗示了当时士人中缺乏同样高尚品质的遗憾。最后两句“登堂吊兴废”,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兴衰结合,表现出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与对友人的期望,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意识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越逾千载:提及越国的丰富历史,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2. 何人不宦游:感叹时代风气,士人都在追逐官职与地位。
  3. 向来惟一范:强调范仲淹的崇高理想,成为诗人心中的标杆。
  4. 真足壮吾州:范仲淹的成就使得诗人所在的地区感到光荣。
  5. 高躅今谁继:感慨如今没有人能继承范仲淹的风范和理想。
  6. 先生独再留:指代友人或范仲淹,表现出诗人的敬仰与依恋。
  7. 登堂吊兴废:祭奠历史的兴衰,表达对往事的怀念。
  8. 想像气横秋:在秋天的气息中,想象着范仲淹的风采依旧。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兴废”对“登堂”,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用“秋”象征成熟和历史的沉淀,表现出一种感慨的情绪。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和理想的追思,强调了士人应有的抱负与责任,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情怀。

意象分析

  • 越国: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 范仲淹:代表理想的士人形象。
  • 秋天:象征着成熟、思考和怀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范”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司马迁
    • B. 范仲淹
    • C. 李白
  2. “宦游”一词主要指什么?

    • A. 旅行
    • B. 追求官职
    • C. 学习
  3. 诗中提到的“高躅”是什么意思?

    • A. 高尚的志向
    • B. 远大的理想
    • C. 古代的建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送友人》 by 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送王龟龄著作赴会稽大宗丞二首》与李白的《送友人》在主题上都涉及了送别与怀念,但风格略有不同,前者更为沉重而富有历史感,而后者则更显轻松与洒脱。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全集》
  • 《中国古典诗歌选读》
  • 《宋诗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饮润父家 谢陈正字送荔支三首 其二 次韵时进叔二十六韵 和柳子玉官舍十首之竹坞 借景亭 戏赠曹子方家凤儿 萧子云宅 过方城寻七叔祖旧题 读书呈几复二首 其一 次韵奉答吉邻机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皮字旁的字 吐哺握发 摊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感纫 包含藿的词语有哪些 廾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鋋矛 光彩射目 卑陋龌龊 胁肩谄笑 掺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烂海枯 兼收并容 采字头的字 耒字旁的字 接应不暇 顺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