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5: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5:02
作者: 汤胤勣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挂树玄猿朗朗呼,藓侵石壁字模糊。
痴龙颔下珠如月,照见寰中五岳图。
在树上,黑猿清晰地叫着,苔藓侵蚀着石壁,字迹变得模糊不清。
痴迷的龙口下,明亮的珠子像月亮一样,照亮了整个世界的五岳图。
五岳:指中国的五大名山,分别是泰山、华山、衡山、嵩山和恒山,象征着国土的壮丽与文化的底蕴。诗中提到五岳,传达了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
作者介绍:
汤胤勣,明代诗人,以其工整的诗风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生哲理,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在明代,诗歌是文人表达情感与思想的重要方式。汤胤勣的《游仙》系列诗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
《游仙》以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充满神秘与美感的自然世界。诗的开头就通过“挂树玄猿朗朗呼”设定了一个活泼又神秘的氛围,黑猿的叫声似乎在与自然对话,显得灵动而真实。接着“藓侵石壁字模糊”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侵蚀,使得原本清晰的字迹变得模糊,给人一种无奈与惆怅的感觉。这一过程不仅是对自然状态的写照,也象征着人类对时间无法逆转的感慨。
而“痴龙颔下珠如月”则将诗的意境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龙在中国文化中是权力与尊贵的象征,而这一句中的“珠如月”则进一步强调了珍贵与神秘之感。最后一句“照见寰中五岳图”则是将个人的感受与整个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深情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时间和自然的深刻思考,既有个人情感的流露,又有对历史与文化的思考,形成了丰富的意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与敬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什么?
A. 猿
B. 龙
C. 鹰
D. 虎
“珠如月”是什么意思?
A. 珠子像月亮一样明亮
B. 珠子像星星一样闪烁
C. 珠子像太阳一样炙热
D. 珠子像水一样流动
诗中提到的五岳象征什么?
A. 大海
B. 湖泊
C. 山川
D. 草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汤胤勣的《游仙》更注重自然的神秘感和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宁静的生活和自然的和谐。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表现手法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