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2:31: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2:31:53
春正媚。闲步武陵源里。千树霞蒸红散绮。一枝高插髻。飞过洞庭烟水。酩酊莫教花坠。铅鼎温温神竭帝。何曾真是醉。
春天正美好,我悠闲地走在武陵源中。千树的花霞如红色的绣品般飘散。一枝花插在我的发髻上,飞过洞庭湖的烟水。醉意朦胧,不要让花瓣掉落。铅鼎温和,神仙的酒也许已饮尽。究竟我何曾真正醉过呢?
刘埙,字子明,号白石,宋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情,诗风清新,情感真挚。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境地的追求有关,反映了当时士人的一种逃避现实、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感。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春正媚”便为整首诗奠定了一个明媚的基调。诗人在武陵源中漫步,置身于鲜花盛开的美景之中,心中充满了愉悦的情感。接着,“千树霞蒸红散绮”描绘了春天的绚丽景象,仿佛万物都在欢庆春的到来。
后半部分通过“飞过洞庭烟水”,进一步拓展了意境,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诗人不禁沉醉于美景之中,然而“酩酊莫教花坠”则流露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生怕醉意使花瓣落下,象征着对美好瞬间的留恋。
最后两句“铅鼎温温神竭帝,何曾真是醉”将主题推向高潮,反映出一种哲理的思考。尽管诗人沉醉于春天的美景,内心却保持着清醒,似乎在提醒自己:真正的醉不仅是酒的陶醉,更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美好瞬间的珍视。
整首诗围绕春天的美景展开,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同时也反映出一种哲理的思考,探讨了真正的醉意与理想之间的关系。
“春正媚”中的“媚”指什么?
A. 讨厌
B. 美好
C. 沉重
D. 乏味
“千树霞蒸红散绮”中“霞”指什么?
A. 霓虹
B. 彩霞
C. 霜雪
D. 雾霭
诗中提到的“铅鼎”象征什么?
A. 财富
B. 长生不老
C. 权力
D. 战争
答案:1.B 2.B 3.B
通过比较,两首诗都展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