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4: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4:33
春意(一题作春怨)
作者: 孟浩然 〔唐代〕
佳人能画眉,妆罢出帘帷。
照水空自爱,折花将遗谁。
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妆容和春日的情绪。她化好妆后走出帘子,照着水面欣赏自己的美丽,然而她折花却不知要赠送给谁。春天的情感浓烈而迷人,春天的气息令人更加思念。愁苦的心情在杨柳下愈发明显,如同纷乱的柳丝一样难以理清。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唐代著名诗人,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清幽的田园生活而受到后世推崇。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春意》创作于唐朝,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此时,诗人常常借春天的美好象征表达个人情感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愁苦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
《春意》不仅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更深层地触及了爱情和思念的主题。诗中以“佳人能画眉”开篇,直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化妆的女子仿佛是春天的化身,她的美丽与春日的景色相得益彰。然而,随着对春意的感受,诗人却又感到深深的惆怅,这种情感的反差令人印象深刻。
在第二句“照水空自爱”中,女子在水中照见自己美丽的容颜,但她的美丽似乎是孤独的,因为后面“折花将遗谁”显示了她在美丽中孤独的心情,似乎没有人可以分享自己的美好。接下来的“春情多艳逸,春意倍相思”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将春天的美丽和思念联系在一起,诗人用“愁心极杨柳”来形容自己的内心,愁苦的心情随着春日的美景愈加浓烈,最终以“一种乱如丝”结束,展现了情感的复杂和难以解开的状态。
整首诗从美丽的女子到春天的思念,再到内心的愁苦,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层次递进,成功地捕捉了春天这一时节的复杂情感,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作品。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女子的孤独,表达了对爱情与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随之而来的愁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春天既是美好的象征,也是思念与愁苦的源泉。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孟浩然
D. 白居易
诗中“佳人能画眉”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女子的自信
B. 女子的孤独
C. 女子的忧伤
D. 女子的懒惰
“愁心极杨柳,一种乱如丝”中的“杨柳”象征着什么?
A. 美丽
B. 愁苦
C. 春天
D. 孤独
可以将《春意》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而后者则通过月色表现孤独的情感,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深入理解孟浩然及其作品的背景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