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9:5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9:50:50
挽蔡公南别驾二首 黄公度 〔宋代〕
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 人怜埋玉树,谁复奠生刍。 赋寿无三甲,传家有二雏。 经纶才不展,身世一长吁。
全诗翻译: 地方治理逐渐远离世俗,清廉的风气激励着懦弱的人。 人们怜惜他如玉树般被埋没,谁还会为他奠祭生刍。 他的寿命没有达到八十岁,但留下了两个有才华的子孙。 他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施展,一生只能长叹。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公度(1083-1146),字师宪,号梅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这首诗是他在蔡公南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蔡公南的哀悼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蔡公南去世后所作,蔡公南是一位有才能的地方官,但他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充分的施展,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他的哀悼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蔡公南的哀悼,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刻感慨。诗中,“膴政渐遐俗,清风律懦夫”描绘了蔡公南清廉的政治风格和对懦弱者的激励,而“人怜埋玉树,谁复奠生刍”则表达了对蔡公南被埋没的同情和无人祭祀的悲哀。后两句“赋寿无三甲,传家有二雏”和“经纶才不展,身世一长吁”则进一步强调了蔡公南的寿命不长,但留下了有才华的后代,以及他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施展的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通过对蔡公南的哀悼,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人才被埋没的深刻感慨和对清廉政治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蔡公南的哀悼,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呼吁社会重视人才,给予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埋玉树”比喻什么? A. 人才被埋没 B. 树木被埋没 C. 玉器被埋没 D. 石头被埋没
诗中“奠生刍”出自哪个典故? A. 《世说新语》 B. 《左传》 C. 《史记》 D. 《汉书》
诗中“赋寿无三甲”中的“三甲”指什么? A. 八十岁 B. 七十岁 C. 六十岁 D. 五十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