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1:38
原文展示:
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绮纨。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阙郁盘桓。王公第。通衢端。高甍华屋列朱轩。临浚谷。掇秋兰。士女悠奕映隰原。指营丘。感牛山。爽鸠既没景君叹。嗟岁聿。逝不还。志气衰沮玄鬓斑。野莽宿。坟土干。顾此累累中心酸。生必死。亦何怨。取乐今日展情欢。
白话文翻译:
登上陵墓的人,相互追随攀爬。穿着华丽,衣裳飘逸。带着孩童,登上高山。向南望去,城阙郁郁葱葱。王公贵族的府邸,位于大道的尽头。高耸的屋脊,华丽的房屋,排列着红色的门廊。临近深谷,采摘秋天的兰花。男女悠闲地映照在平原上。指向营丘,感慨牛山。爽鸠已经消失,景君叹息。感叹岁月流逝,不再回来。志气衰退,黑发斑白。野草丛生,坟土干燥。看着这一堆堆的坟墓,心中感到酸楚。生命必定有死亡,又有什么可怨恨的。享受今天的快乐,展现情感的欢愉。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承天(370年-447年),字彦德,南北朝时期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是东晋名将何无忌的孙子。何承天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尤其擅长写诗和赋。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陵墓的人们的景象,通过对王公贵族府邸和坟墓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典故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登上陵墓的人们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深刻感慨。诗中,“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绮纨。”描绘了人们穿着华丽,相互追随攀爬的场景,而“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阙郁盘桓。”则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带着孩童,登上高山,向南望去,城阙郁郁葱葱的景象。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坟墓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感慨。“野莽宿。坟土干。顾此累累中心酸。”描绘了野草丛生,坟土干燥,看着这一堆堆的坟墓,心中感到酸楚的场景。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生命的脆弱和死亡的无情,也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最后,“生必死。亦何怨。取乐今日展情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豁达和对死亡的接受。作者认为,生命必定有死亡,又有什么可怨恨的,应该享受今天的快乐,展现情感的欢愉。这种对生命的豁达和对死亡的接受,反映了作者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登上陵墓的人们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深刻感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典故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人生和时代的深刻思考。最终,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豁达和对死亡的接受,认为应该享受今天的快乐,展现情感的欢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上陵者。相追攀。被服纤丽振绮纨。”描绘了什么场景? A. 人们穿着华丽,相互追随攀爬。 B. 人们在田野中劳作。 C. 人们在河边钓鱼。 D. 人们在山中打猎。
诗中“携童幼。升崇峦。南望城阙郁盘桓。”描绘了什么景象? A. 人们带着孩童,登上高山,向南望去,城阙郁郁葱葱。 B. 人们在田野中劳作。 C. 人们在河边钓鱼。 D. 人们在山中打猎。
诗中“野莽宿。坟土干。顾此累累中心酸。”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对生命的热爱。 B. 对死亡的恐惧。 C. 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感慨。 D.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生必死。亦何怨。取乐今日展情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对生命的豁达和对死亡的接受。 B. 对生命的恐惧和对死亡的逃避。 C. 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死亡的恐惧。 D.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死亡的逃避。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