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59: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59:34
陈伯量挽诗二乎
作者: 曹彦约 〔宋代〕
朴茂开城府,师资足楷模。
官卑虽晚境,子仕却亨途。
不酒陈惊座,无金疏大夫。
何人碑有道,老手看慈湖。
这首诗表达了对陈伯量的怀念。诗中的“朴茂”指的是陈伯量的品德和才华,他在城府中表现出朴实和深厚,成为众人的榜样。尽管他身为官员的地位不高,但他的儿子却能顺利仕途,前途光明。诗中提到“无酒陈惊座”,表达了对他生前不喜饮酒的赞赏,而“无金疏大夫”则强调了他不追求金钱和权势的高洁品格。“何人碑有道”则询问谁能在碑文中铭刻他的道德风范,而“老手看慈湖”则暗示着那些有经验的人在慈湖边上默默怀念他。
作者介绍:曹彦约,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见长。他的诗多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情世故,常以平易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为悼念陈伯量而作,诗中体现了作者对陈的赞赏与怀念,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对官场腐败的批判。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表现了对陈伯量的深切怀念。开篇的“朴茂开城府”已然道出陈的为人处世,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清白与高尚。而“官卑虽晚境”则体现出一种对不幸境遇的反思,尽管他所处的官位不高,但其子却能顺利进入仕途,相比之下,官场的潜规则和利益关系被隐晦地提及。接下来“无酒陈惊座,无金疏大夫”展现了陈伯量的高洁人格,强调他不追逐物质享受,反映出士人应有的志向与道德追求。诗的结尾“何人碑有道,老手看慈湖”则引发读者对陈伯量的道德遗迹的思考,留给后人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在情感上真挚而深厚,通过对比和反衬,进一步凸显了陈伯量的崇高精神和道德品质,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对陈伯量的怀念与赞美,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陈伯量的品德被如何描述?
诗中提到陈的儿子是:
“何人碑有道”中的“碑”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