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登城五首

《登城五首》

时间: 2025-05-03 19:34:09

诗句

已作南夷长,那为北面臣。

未忘真定冢,毕竟是华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34:09

原文展示

已作南夷长,那为北面臣。未忘真定冢,毕竟是华人。

白话文翻译

这段时间我已成为南方的夷族长,难道还会被北方的朝廷当作臣子吗?我并没有忘记真定的冢,毕竟我还是华夏人。

注释

  • 南夷长:指南方的夷族首领。古代中国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 北面臣:指北方的朝廷,暗指对北方统治者的臣服。
  • 真定冢:真定为古地名,指的是河北省的真定,冢指的是墓地。
  • 华人:指的是中原汉族人,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

典故解析

真定冢: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与许多文人雅士有联系。诗中提到此地,有着对故土的怀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希夷,号耦园,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常关注社会政治,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外族入侵和内忧外患之时。诗人感受到民族危机,表达了对华夏文化的坚守和对外族统治的不屈服。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登城五首》在情感上深切而真挚,反映出诗人身处动荡时代的无奈与愤慨。通过“已作南夷长”一句,诗人自嘲地揭示了自己身处的困境,内心的苦闷与对曾经身份的怀念。这里的“南夷”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控诉。接下来的“未忘真定冢”,则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华夏文化的自豪与坚持。尽管身为“南夷”,他心中始终铭记自己的民族根基,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认同感。

整首诗简练而有力,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身份的思考,令人感受到深厚的历史责任感。通过对比南方的夷族与北方的臣子,诗人深刻地反映了在外族统治下华夏人民的无奈与抗争,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已作南夷长”:诗人自感沦落,虽然成为南方的夷族首领,却心中不甘。
    • “那为北面臣”:反问句,表达对北方统治的不屑与反抗。
    • “未忘真定冢”:借用故乡的冢,表达对故土的怀念与情感。
    • “毕竟是华人”: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与归属感,表现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 修辞手法

    • 对比:南夷与北面臣的对比,突显身份的矛盾与内心的挣扎。
    • 反问:通过反问增强诗句的情感表达,突出诗人的不屈精神。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民族身份的坚守与对外族统治的不屈服,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切思考。

意象分析

  • 南夷:象征外族的统治与压迫,代表了诗人所处的困境。
  • 真定冢:象征故乡与文化的根基,寄托着对故土的思念和对华夏文化的坚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夷”指的是哪个地区的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西方
  2. 诗人对“真定冢”的情感是什么?

    • A. 忘记
    • B. 怀念
    • C. 厌恶
  3. 本诗表现了诗人对哪种身份的认同?

    • A. 外族身份
    • B. 华夏身份
    • C. 南方身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诗词对比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但更多表现了个人的忧国情怀。
  • 王安石《登飞来峰》:展现了对理想与目标的追求,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刘克庄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别 晚出池上 晓起 道中 山堂诗为周伯清赋 晓出西园由谷中归 晚至陈氏馆 晓出西园由谷中归 宿山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充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里字旁的字 舞兽 永不磨灭 拦河坝 知尽能索 玉匕 赤字旁的字 团纱 豕字旁的字 一饭之德 髟字旁的字 上下床 包含贵的成语 养虎贻患 包含拦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鹿死不择荫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