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4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48:51
义理无穷尽,虽丘或未知。
老聃与项橐,圣岂有常师。
这首诗的意思是:义理的道理是无穷无尽的,即使是孔丘(孔子)也可能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子与项橐(古代的哲学家),难道有固定的老师吗?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莹,号千里,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及散文。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深沉,富有哲理性。
《杂咏一百首》是刘克庄的重要诗作之一,反映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古代哲学的探讨,尤其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诗人对思想的追求和探索尤为明显。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出对哲理的思考,强调了知识与智慧的无穷无尽。首句提到“义理无穷尽”,直接引入了哲学的深刻主题,表明了对真理的探求是没有止境的。接着,提到孔丘,让我们想到儒家思想的权威性,但诗人却指出,连孔子也可能会有不知道的事情,这种反转让人意外,表明了对知识的谦逊态度。
后半部分提到老子与项橐,进一步拓宽了哲学的视角,显示出道家与儒家的对比,强调了智慧的多元性。最后一句“圣岂有常师”,引发人们对于“智慧”与“学习”的深思,真正的智慧并不是从某个单一的老师那里获得,而是要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形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传达出对传统知识的尊重与质疑,鼓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保持开放的心态。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在学习和思考时要保持谦逊和开放的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的谦逊与探索的态度,强调智慧的多元性和人类理解的局限性,启示我们要在不断学习中成长。
诗中提到的“丘”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无穷尽”主要表达了什么?
“圣岂有常师”这句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