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0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02:46
人材抡选何时停,高者栋负卑薪蒸。我家忠烈定社稷,任大岂但惩与膺。不毛夏渡泸潍水,裂面夜踏滹沱冰。强敌坐致九顿首,和议姑随三折肱。至今耆旧话曩昔,白发相对搔鬅鬙。堂堂传业翁克绍,中宸委寄恩重仍。禁林延阁望隆积,边琐辅镇才优胜。知閒未数持烛照,神专端与承蜩凝。会堂风云趣健步,人则父子功侪朋。从容中的仰文翰,仁者如射弓须弸。为山檐外六月冷,兴到不忍无诗登。袖归镃得正法眼,此事肯许参禅僧。
人才的选拔何时才能停止?高位者背负着低下的薪火。我家忠义之士为国家安定,难道仅仅是为了惩罚和恩惠?不毛之地夏天渡过泸水和潍水,晚上踏着滹沱的冰。强敌坐着称臣,和平的议和姑且随便三次折肱。至今年长者谈论往昔,白发相对搔抓头发。堂堂的传业之翁克绍,朝中寄托重恩依然。禁林延阁望去,积累了许多优秀人才。知闲未数,持烛照明,神专与承蜩凝。会堂风云趣健步,人们则如父子、功名、朋友。我们从容仰望文翰,仁者如同射箭必须弯弓。山檐下的六月冷,兴致来了不忍不写诗。袖子里归来的镃得正法眼,这件事能否允许参禅僧?
作者介绍:张镃,字景恭,号愚庵,南宋诗人,曾任职于朝廷,诗风豪放,关心时政,作品常表现对国家的忠诚与关切。
创作背景:诗作于暑期,在清寒堂学习时,诗人感受到了人才选拔的艰难与国家的未来,表达了对忠臣烈士的怀念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次叔祖阁学暑中过清寒堂韵》是一首深具历史感的诗作,通过对人才与国家命运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忠义与责任的深刻理解。诗中描绘了国家面临的困境,尤其是人才的稀缺与选拔的艰难,揭示了高位者在国家大义面前的责任与负担。
诗的开头以“人材抡选何时停”引入,直接点出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的紧迫性,接着以“高者栋负卑薪蒸”形象地表达了高位者的压力。随着诗句的推进,作者回忆起家族的忠烈之士,感慨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与牺牲,展现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在描绘外部环境时,诗中提到的“强敌坐致九顿首,和议姑随三折肱”则体现了国家在外敌面前的无奈与妥协,反映了当时政治的复杂性。最后,作者在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展望中,表现出一种渴望与坚持,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和继续传承的责任。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充分展示了张镃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人才的选拔、国家的命运以及家族的责任,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对未来的期盼,传达出一种对忠义精神的崇高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人材抡选何时停”是什么意思?
“高者栋负卑薪蒸”中的“高者”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强敌坐致九顿首”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