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12: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12:24
鸿雁北来声甚悲,黄昏野雀相并枝。
是时静默月色淡,摵摵风草摇枯衰。
夜深扣门兵卒至,八行文字曾无奇。
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
骏马明珠未入用,千金美价思燕随。
无盐嫫母正逞貌,越客未可言西施。
子虽淹回年且壮,不比老丑令人嗤。
朝廷得贤盛朱紫,玉阶金闼步委蛇。
圣君纳谏无不听,吾徒迹远空行危。
况乃庭下闻咸池,报书此方君可喜,我心如此颇得之。
鸿雁从北方飞来,悲伤的鸣叫回荡在空中;黄昏时,野雀在树枝上并肩栖息。此时,月色淡淡,静默无声,微风轻拂,草木摇曳,显得枯萎衰败。夜深时,敲门的士兵来到,信上八行文字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书信的末尾再看两纸诗文,仿佛遇到饮食可以解渴饥饿。骏马和明珠尚未得到使用,心中对美好名声的渴望依旧。无盐嫫母(一个美丽的女子)正显摆自己的容貌,越客(越国的使者)还不能谈论西施(美丽的女子)。你虽然年少而壮,但却不如那些老丑的人令人尊敬。朝廷得到贤良之士,朱紫(特权官员)繁盛,玉阶金闼(皇宫)中步履轻盈。圣明的君主接纳谏言,无不倾听,而我们却在远方行走,感到危险。况且庭下听闻咸池(古代传说中美女的聚集地),这里的书信对君主是可喜的,我的心意也是如此。
作者介绍: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云,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古诗和律诗。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自然与真情,常描写生活中的细节,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政治生涯遇到挫折之后,表达了对时局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国家治理的思考和对个人命运的沉重感。
梅尧臣的《次韵和宋中道再寄》以鸿雁的悲鸣引入,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诗人在黄昏的背景下,描绘了野雀并栖的宁静场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脆弱。随着夜幕降临,诗人感受到的孤寂与苦闷愈加加深,士兵的敲门声打破了这一宁静,使得诗人内心的焦虑浮现。
诗中“书尾又看诗两纸,若逢饮食充渴饥”一句,展现了诗人对文学和诗歌的渴望,诗歌不仅是精神的慰藉,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接着,诗人借骏马和明珠的隐喻,表达了对财富和地位的渴求,但又不乏自嘲之意,指出“无盐嫫母”虽美而无实用之处。
全诗在展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对朝廷的关注,尤其是贤良的政治环境与圣明的君主。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为国家带来一丝光明。结尾处提到的“咸池”,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对国家政治的关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次韵和宋中道再寄》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梅尧臣
D) 白居易
诗中“鸿雁北来声甚悲”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D) 平静
“骏马明珠未入用”中的“骏马”和“明珠”象征什么?
A) 财富与地位
B) 朋友与亲人
C) 自由与快乐
D) 知识与智慧
诗中提到的“无盐嫫母”是指?
A) 一位美丽的女子
B) 一位贤良的妇人
C) 一位著名的诗人
D) 一位政治家
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历史的反思
D) 对自然的赞美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