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5:16
水下天涯客去乡。此情毕竟数谁长。若教一去无还日,便是痴人亦断肠。魂渺渺,恨茫茫。羁怀归梦两凄凉。甫能忏得愁根断,又向危栏倚夕阳。
在水边,天涯的客人已经远去家乡。这份情感究竟有谁能长久维系呢?如果真让他一去不复返,那就算是痴人也会感到心痛。灵魂飘渺,心中的恨意茫茫无边。羁旅的思绪与归家的梦都显得凄凉。刚刚能够忏悔愁苦的根源,却又向着危栏独自倚靠夕阳而叹息。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侃(1885-1936),字仲容,号白云,近代诗人、学者。他的诗风融合了古典与现代,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故乡的眷恋。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黄侃在外游历期间,正值社会动荡、离别频繁之际,诗人通过描写游子的心情,抒发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诗人在字里行间透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离别的无奈。开头两句描绘了身处异乡的游子,面对无尽的思乡情,令人感同身受。通过“若教一去无还日”一句,表达了对离别后无法再回家的深刻焦虑和悲痛,既是对自己情感的认识,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接下来的“魂渺渺,恨茫茫”两句,展现了游子内心的孤独与苦涩,灵魂的飘荡与恨意的无边,传达出一种无依无靠的孤独感。最后几句通过“甫能忏得愁根断,又向危栏倚夕阳”,暗示了尽管已认识到愁苦的根源,仍然无法逃避内心的痛苦,尤其在夕阳的映照下,愁苦显得更加深沉。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黄侃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游子在异乡的孤独和无奈,表达了对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水下”指的是: A. 水底 B. 水边 C. 水中 D. 水面
诗人对离别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愉快 C. 无奈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更加强调女性的细腻情感。苏轼的《水调歌头》则在豪放中带有对人生的感慨,两者与《鹧鸪天》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