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4:1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4:13:40
秦国夫人挽辞 其二
作者: 黄裳 〔宋代〕
偕老人惆怅,秋深雁独哀。
西风何处问,北首几时回。
白日晞朝露,黄埃掩夜台。
已辞班第一,内殿不须催。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与老人共同感到的惆怅,深秋时节,孤雁在空中悲鸣。西风吹来,不知要向何处打听,北方的归期又是何时。阳光照耀下露水干涸,黄尘覆盖了夜晚的台阶。已经辞别了班首的位置,内殿里也不再催促我。
诗中提到的“雁独哀”与“白日晞朝露”表达了孤独与时间流逝的主题。在古诗中,雁常常象征着游子与归期,而“白日晞朝露”则反映出时光的无情。诗中“已辞班第一”可能暗示诗人曾有过辉煌的地位,但如今却已辞去,表现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作者介绍:黄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深秋时节,诗人或因个人经历,或因对时代的感慨,写下了这首抒情诗,表现了对孤独、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秦国夫人挽辞 其二》是一首充满惆怅与思索的作品。黄裳通过描绘秋深的景象,来表达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对过往生活的怀念。诗的开头“偕老人惆怅”便点明了主题,诗人和老人共同感受到失落的情绪,仿佛岁月的流逝带走了曾经的辉煌。接下来的“秋深雁独哀”更是将这一情感推向高潮,孤雁的哀鸣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西风何处问,北首几时回”更是借助自然元素表达了对归家的渴望与无奈,西风的呼啸仿佛在询问着未来的归路,却无从得知。接着“白日晞朝露,黄埃掩夜台”以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人事的无常,露水的干涸意味着事物的消逝,黄尘的覆盖则表达了对过往的遗忘。
最后一句“已辞班第一,内殿不须催”则深化了诗人对个人地位的反思,虽然曾经在班中占据重要位置,如今却已无所谓的急迫感。整首诗在细腻的情感描绘中,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个人的脆弱,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触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揭示了个人在岁月面前的脆弱与无奈,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测试:
诗中“偕老人惆怅”中“惆怅”的意思是:
A. 忧愁
B. 兴奋
C. 开心
D. 愤怒
“秋深雁独哀”中的“雁”象征了什么?
A. 归乡
B. 孤独
C. 喜悦
D. 安宁
诗中提到的“西风”主要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迷茫与思念
C. 愤怒
D. 安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