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其二

《上巳琼林苑宴二府同游池上即事口占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2:38:27

诗句

曲榭回廊手伎喧,綵楼朱舫鼓声繁。

游人已著浓春去,不待歌长舞袖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8:27

原文展示

曲榭回廊手伎喧,
綵楼朱舫鼓声繁。
游人已著浓春去,
不待歌长舞袖翻。

白话文翻译

在曲折的亭榭和回廊里,手中的乐器声喧闹不已,
彩楼和红舫上,鼓声欢快而繁盛。
游人们已经穿上了浓艳的春衣,
无需再等歌声悠长、舞袖飞扬。

注释

  • 曲榭:指曲折的亭子和长廊。
  • 手伎:乐器或表演的技艺。
  • 綵楼朱舫:彩色的楼阁和红色的小船。
  • 游人:指游玩的人们。
  • 浓春:形容春季的绚丽色彩。
  • 不待:不需要、无需。

典故解析

“上巳”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主要是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通常与春游、踏青、洗春等活动相关。这首诗描绘了在上巳节的欢庆场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欢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仲明,号小山,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政治家。其词风华丽清丽,擅长抒情,特别是在春花秋月的描写上极具代表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春日的游宴之中,反映了当时人们在春日游玩时的欢乐与轻松气氛。宋代的园林文化兴盛,诗人通过写游览的场景,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轻快的节奏描绘了春日游玩的盛况,展现了游人们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首句“曲榭回廊手伎喧”,以生动的描述将读者带入一个欢快热闹的场景中,乐器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似乎可以感受到春日的温暖和活力。接下来的“綵楼朱舫鼓声繁”让画面更为丰富,彩楼和朱舫的描写,突出了那种华丽与热闹的氛围。同时,诗人在最后两句提到“游人已著浓春去”,强调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暗示游人们已经沉浸在这浓厚的春意中,不再需要长歌唱舞来渲染气氛,活动的热烈自然而然。

整首诗没有过多的修饰,反而通过简单的描写传达出强烈的春日气息,暗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自得其乐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曲榭回廊手伎喧:描绘了游玩场所的布局和热闹场景,手伎的表演让氛围更为热烈。
  2. 綵楼朱舫鼓声繁:通过彩楼和红船的描绘,增强了视觉效果,鼓声的频繁则传递出欢庆的气氛。
  3. 游人已著浓春去:强调游人已经沉浸在春日的欢乐中,暗示时光的流逝。
  4. 不待歌长舞袖翻:游人们的欢愉无需长时间的歌舞来渲染,表明欢乐的氛围已经自发形成。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曲榭回廊”与“綵楼朱舫”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春天的美丽与游人的欢乐结合,形成鲜明的意象。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欢快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曲榭回廊:象征着春日游玩的场所和人们的聚集。
  • 綵楼朱舫:代表着富丽堂皇的环境,突显节日的喜庆气氛。
  • 游人: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多姿多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 A. 元宵节
    • B. 上巳节
    • C. 中秋节
  2. “曲榭回廊”中的“曲榭”指的是什么?

    • A. 河流
    • B. 亭子
    • C. 山丘
  3.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 A. 冬日雪景
    • B. 春日游宴
    • C. 秋天落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晏殊的这首诗更注重场景的细腻描写与氛围的渲染,而李白则更多地关注自然景观的壮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算子 卜算子 烛泪 卜算子 卜算子 画山水 卜算子 别怨,用饮水词韵 卜算子 二首李法师求 卜算子慢 北郭感春写寄李冰若,与冰若别十年矣 卜算子 卜算子·夜月照西风 卜算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龙团 乛字旁的字 侵天 言简义丰 瓜字旁的字 惟利是图 包含吓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囊的成语 鹵字旁的字 千刀万剐 方便门 方滋未艾 揽执 革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献可替否 矞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