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00
游得禅心事事休,满将风月载扁舟。已穷海水不到处,又访云山欲尽头。烨烨紫芝铺晓露,飞飞红叶点深秋。人间境界知多少,更许浮生几度游。
我在游览中得到了禅心,所有事情都得到了放下,只将风月装载在小舟之上。已然穷尽了海水流淌不到的地方,又想要去寻找云山的尽头。晨露闪烁着紫芝,红叶飘飞映衬着深秋。人间的境界有多少,我又能在浮生中游历多少次呢?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其意境与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游历、自然、人生哲学等主题密切相关。尤其是“浮生”这一词,常常用于表达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作者介绍:方茂夫,明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常融入禅意。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游历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反映出当时文人对于游历与心灵修炼的追求。
《访越塘次前韵》是一首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游历的描写,展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开篇“游得禅心事事休”,便引出了诗人的心境,游览带来的不仅是外在的景色,更是内心的安宁。接下来的“满将风月载扁舟”则生动描绘出一种恬静的生活状态,诗人将自然美景装载于小舟之中,仿佛在追寻一种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诗中“已穷海水不到处,又访云山欲尽头”,表达了对未知的探索与追求,强调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接下来的描写“烨烨紫芝铺晓露,飞飞红叶点深秋”,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流逝,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无奈与美好。
最后一句“人间境界知多少,更许浮生几度游”,将整首诗的主题引向哲理的深度,诗人似在询问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表露出对生活的感慨与热爱,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游历自然和思考人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体现出一种禅意的哲学思考。
诗词测试: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禅意的思考
C. 人生的无常
D. 以上都是
“飞飞红叶点深秋”中的“飞飞”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对仗
D. 排比
诗中所提到的“扁舟”象征什么?
A. 富裕的生活
B. 追求的目标
C. 简朴与自在
D. 无尽的旅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