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37:30
月下梨花 其二
作者: 徐渭 〔明代〕
细蕊繁花带月芳,新妆摇荡宋家墙。
银丛泛影通河切,酥的飘辉接梦长。
夕鸟几条垂滴滴,春空一片缀苍苍。
却嫌曙色催将晓,冷晕微收益渺茫。
这首诗描绘了月夜下的梨花,细小的花蕊在月光中散发着芳香,仿佛新妆的女子在摇曳的宋家墙边。银色的花影在水面上荡漾,像是与梦境相连。夕阳下几只鸟儿轻声啼叫,春天的天空一片苍茫。然而,作者却惧怕晨曦的到来,冷淡的光晕让人感到未来的渺茫。
徐渭(1521-1593),字子晋,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他的诗风独特,善于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生活的美与哀。徐渭的创作常受到个人经历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他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月下梨花》创作于徐渭的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困顿时期。梨花在诗中象征着美好的事物,映衬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月下梨花 其二》是一首充满感情的诗,徐渭通过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月夜下梨花的美丽与孤独。诗的开头以“细蕊繁花带月芳”引入,直接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梨花在月光下显得更加妩媚,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秘密。接着,通过“新妆摇荡宋家墙”,诗人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仿佛那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在墙边轻舞。
随着诗句的推进,徐渭用“银丛泛影通河切”描绘了水面上荡漾的花影,展现出一种梦幻的意境。此时,夕鸟的啼鸣和春空的苍茫又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丝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美好景象的短暂与易逝。最后的“却嫌曙色催将晓,冷晕微收益渺茫”则表达了对晨曦来临的恐惧和无奈,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时光流逝的深刻感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徐渭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失去的惋惜。
整首诗通过描绘月下梨花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短暂生命的感慨,体现了人生的哲理和对时光流逝的敏感。
诗中“细蕊繁花带月芳”中的“细蕊”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晨曦的态度是?
“银丛泛影通河切”描写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