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1:1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1:15:15
与侯子云溪上晚步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人入溪园自掩门,
溪流新落两三痕。
杖藜紫菊霜风径,
送眼丹枫夕照村。
行住忽然忘近远,
阴晴未肯定寒暄。
多时不出今聊出,
牧子樵儿一笑喧。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傍晚的溪园景象。人们走进溪边的园子,轻轻关上门。溪水刚刚落下水痕,流淌而过。手杖撑着,走在霜风吹拂的小路上,目送着夕阳下的红枫照耀着村庄。行走与停留之间,忽然忘却了距离的远近;阴云和晴天未曾确定,寒暄的问候也有些含糊。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出门,今天偶尔出来,听见牧童和樵夫的欢笑声。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以山水田园诗见长,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及生活情趣。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诗人可能在一次悠闲的傍晚,走在溪边,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诗中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与侯子云溪上晚步》是一首充满田园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与友人散步在溪边的宁静时光。诗中开篇以“人入溪园自掩门”引入,轻松自然,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描绘的溪水、风景,像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用简练的语言将眼前的景色尽收眼底。
随后的描写中,诗人用“杖藜紫菊霜风径”表现出秋天的气息,既有菊花的高洁,又有霜风的清凉,突显了秋天的韵味。诗人目送着“丹枫夕照村”,夕阳的余晖洒在村庄上,渲染出一幅温暖而宁静的田园画卷。
在行走中,诗人忽然忘却了距离的远近,表明了他对这段时光的陶醉。阴晴不定的天气与寒暄的含糊,似乎暗示了生活的不确定性,但正是这种随性与自在,使得这段晚步更加惬意。
最后,诗人提到“牧子樵儿一笑喧”,乡村的孩子和樵夫的笑声打破了宁静,增添了生活的欢愉,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面。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诗中“杖藜”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手杖
C.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丹枫”象征什么?
A. 冬季
B. 秋天的美丽
C. 夏天的阳光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A. 疏远
B. 亲近
C. 无所谓
答案: 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