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1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17:28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
王公希代宝。弃世一何早。
吊死不及哀。殡宫已秋草。
悲来欲脱剑。挂向何枝好。
哭向茅山虽未摧。一生泪尽丹阳道。
这位王公真是时代的珍宝,为什么早早就离开了人世呢?我为他哀伤的情感,连吊唁都显得不够深切。殡宫已经被秋草覆盖,悲伤涌来让我想要抽出剑来,挂在什么枝头才好呢?即使哭向茅山,仍未能摧毁我内心的悲痛。我的一生的泪水,早已在丹阳道上流尽。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浪漫主义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人生哲理、友情和爱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白与王炎的友谊深厚之时,王炎早逝使得李白感到痛心,诗中流露出对友人深切的怀念与感伤,反映了李白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自溧水道哭王炎其二》通过对王炎早逝的悲痛表达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与无奈。诗的开头便以“王公希代宝”引入,强调了王炎在李白心中的高贵地位,接着“弃世一何早”更是道出李白心中的惋惜与不解。对于王炎的离世,李白感到无能为力,甚至连哀悼都显得苍白无力,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
诗中“殡宫已秋草”,通过秋草的凋零,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仿佛时间的流逝不仅带走了生者的痛苦,也掩埋了死者的荣光。李白在悲痛中甚至想要“脱剑”,象征着他对王炎的怀念和对死亡的抗拒。最后一句“一生泪尽丹阳道”,表达了李白对人生苦短、友情易逝的深思,流泪不仅是对友人的追忆,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惋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刻,表现出李白对友人深厚的情谊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友人王炎深切的怀念与哀痛,展现了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主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公希代宝中的“王公”指的是谁?
A. 李白
B. 王炎
C. 唐太宗
“弃世一何早”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惋惜
C. 无所谓
“殡宫已秋草”中的“秋草”象征什么?
A. 生机
B. 死亡与悲伤
C. 富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