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2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27:24
浮云吐明月,流影玉阶阴。千里虽共照,安知夜夜心?
浮云映照着明亮的月光,流动的影子在玉阶上投下阴影。虽然千里之外的两地都在同一轮明月的照耀下,但又怎能知道彼此的心意呢?
本诗中提到的“明月”常作为思念的象征,古人常以月亮寄托情感,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中反映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无奈。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擅长诗、文、词。欧阳修的作品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具有很强的个性和地方色彩。
“夜夜曲”写于欧阳修晚年,正值他人生的反思期。诗中表达了对亲人或友人的思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孤独。
“夜夜曲”是一首充满思念与孤独的诗。诗的开头以“浮云吐明月”描绘了夜晚的宁静美景,浮云与明月的意象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接着“流影玉阶阴”,影子的流动与白天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孤独。诗的后两句“千里虽共照,安知夜夜心?”更是将思念之情推向高潮,表达了即便在同一轮明月之下,彼此的心意却无法相通。这种对心灵距离感的感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切的人生哲理与情感的共鸣。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思念的深切表达,虽然明月普照,但人们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却是无可知晓的。这种对心灵沟通的缺失,反映了人性中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浮云吐明月”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宁静
B. 失落
C. 喜悦
诗句“千里虽共照”中“千里”指的是什么?
A. 距离
B. 心意
C.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