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梅岭冈

《梅岭冈》

时间: 2025-08-10 09:38:11

诗句

梅冈丘垄已难寻,堪恨吴儿太忍心。

闻道土山标擘处,原头丛薄不成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9:38:11

原文展示:

梅冈丘垄已难寻,堪恨吴儿太忍心。闻道土山标擘处,原头丛薄不成阴。

白话文翻译:

梅岭的丘垄已经难以找到,令人痛恨的是吴儿太过无情。我听说土山的标志已经开裂,原来的树丛稀疏得连阴影都无法形成。

注释:

  • 梅冈:指梅岭的冈峦,梅岭是指有梅树的山岭。
  • 丘垄:小丘和土垄,指山地的起伏。
  • 堪恨:令人痛恨,表示对某事的不满和愤怒。
  • 吴儿:指吴地的年轻人,可能代表一群人或特定的年代。
  • 土山:指土堆或土丘,可能是特定的地理标志。
  • 标擘:标志的开裂或损坏。
  • 原头:原来的地方,指曾经繁密的树丛。
  • 丛薄:丛生的植物稀疏,形容树木生长稀少。
  • 不成阴:没有形成阴影,意味着树木太少,无法遮挡阳光。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可以理解为对人情冷漠与环境变化的感慨,尤其是与梅岭的变化相关,使得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度,历史上资料较少,可能生活在某个特定的朝代,具体生平尚不清楚。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产生于作者对故土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梅岭作为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人情与自然的关系。

诗歌鉴赏:

《梅岭冈》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故土变化的深切感慨。开篇的“梅冈丘垄已难寻”直接点出梅岭的消逝,仿佛一切都在岁月中逐渐模糊,令人感到惋惜。接着的“堪恨吴儿太忍心”,则是对人情冷漠的控诉,吴地的年轻人似乎对这片曾经繁荣的土地无动于衷,反映出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最后两句提到的“闻道土山标擘处”,则是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无奈,原本繁密的树丛如今已是稀疏,失去了遮阴的功能,象征着人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系日渐疏远。整首诗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触及了更为广泛的社会与自然的关系,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梅冈丘垄已难寻:表达对梅岭的怀念,暗示自然环境的变化。
    2. 堪恨吴儿太忍心:对人情冷漠的愤懑,吴儿成为变化的象征。
    3. 闻道土山标擘处:提及地理标志的消失,象征记忆的模糊。
    4. 原头丛薄不成阴:描绘自然的贫瘠与无情,失去阴影代表失去庇护。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梅冈丘垄”与“土山标擘”形成对仗。
    • 比喻:用“阴”象征庇护与繁荣,失去阴影暗示一切的凋零。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梅岭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情冷漠与自然环境恶化的深切反思,具有强烈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 梅冈:象征故土与记忆。
  • 吴儿:代表冷漠的人情。
  • 土山:自然环境的标志。
  • 丛薄:自然生态的衰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梅冈”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岭
    C. 一条河流
    D. 一座城池

  2. “堪恨吴儿太忍心”中的“吴儿”指的是? A. 吴国的士兵
    B. 吴地的年轻人
    C. 吴地的老人
    D. 吴国的商人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表现对故土的思念。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也有类似的对自然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度的《梅岭冈》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土的怀念,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而黄度的诗则侧重于个人对自然环境变化的感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与研究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昼锦堂 昼锦堂 六禾出赠冼玉清女教授词相示,适求其作双树居图未成,和以促之 昼锦堂 昼锦堂 次周清真韵 昼锦堂 题王阮亭抱琴堂执书图 昼锦堂(北城韩园即事) 昼锦堂 其二 赠宋牧仲比部,时以枫香词见示 昼锦堂 其一 送二兄,予告归里 望仙门 望仙门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餐露宿 角字旁的字 条枚 杂学 一室生春 见字旁的字 示字旁的字 龜字旁的字 谭空 四渡赤水 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露纂雪钞 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乛字旁的字 王时 不夺农时 大才盘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