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2:47
江淮表里拱神州,
底事干戈不肯休。
试上凤凰台上望,
定山尽处是瓜洲。
在江淮两岸,怀抱着整个神州大地,
为什么战斗和冲突却始终无法停息?
试着登上凤凰台远望,
远处的山头尽头便是瓜洲。
黄度,生平资料较少,具体生卒年份和生活背景不详。其作品多描绘江河山川,表达对国家及历史的思考,风格多为豪放。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动荡、战乱频繁有关,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宁和和平的渴望。
《凤凰台》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理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对江淮的描绘,表达了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对战乱的无奈。开篇的“江淮表里拱神州”将读者引入一个雄伟的国家意象,暗示着中华民族的广袤与深厚。然而,接下来的“底事干戈不肯休”则转向对当前局势的反思,诗人似乎在询问,纵然国土辽阔,何以战乱却依然不断?这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与思索。
第三句“试上凤凰台上望”则体现出一种积极的探索态度,凤凰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诗人希望能够从更高的视角去理解和解决眼前的困境。最后一句“定山尽处是瓜洲”给人以希望,虽然面临困境,但仍然可以在远方看到瓜洲的存在,这种地理的象征也暗示着民族团结的希望和未来的美好。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现实的沉重与理想的光明,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整首诗探讨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理想,表现了诗人对和平与团结的渴望,揭示了历史的悲剧与希望的存在。
诗中提到的“神州”是指哪个国家?
“干戈”指的是什么?
瓜洲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