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9:57
原文展示:
次广西省朱郎中熙见寄韵(二首) 作者:袁凯 〔明代〕
衡阳南去与天长,荔子红椒处处香。 明月关门无虎豹,清风台阁有鸾凰。 包茅已入皆三脊,卉服新成有九章。 幕下文书自稀少,醉余崖蜜啖红霜。
白话文翻译:
向南去到衡阳,路途遥远如同天际, 荔枝和红椒的香气四处弥漫。 明亮的月光下,关隘没有虎豹的威胁, 清风中,台阁上有着鸾凰的优雅。 包裹着茅草的箭矢已经完成,每支都有三道脊线, 新制的服饰上有着九种图案。 幕府中的文书自然稀少, 醉后品尝着崖蜜,啖食着红色的霜。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袁凯,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变,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袁凯对朱郎中熙的回信,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衡阳南去路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诗中“荔子红椒处处香”一句,既描绘了南方的物产丰富,又隐喻了诗人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后文通过对明月、清风、鸾凰等意象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则通过幕下文书的稀少和醉后的享受,展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对安宁和谐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鸾凰”象征什么? A. 危险 B. 吉祥和高贵 C. 简朴 D. 丰富
“荔子红椒处处香”一句描绘了什么? A. 北方的物产 B. 南方的物产丰富 C. 东方的物产 D. 西方的物产
诗的最后一句“醉余崖蜜啖红霜”表达了什么? A. 对简朴生活的满足 B. 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C. 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D. 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