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玲珑四犯 寄怀素秋用清真体

《玲珑四犯 寄怀素秋用清真体》

时间: 2025-05-10 07:38:52

诗句

照海惊烽,早处处空城,寒角吹遍。

转尽车尘,才得间关重见。

杯酒待换悲凉,可奈旧狂都减。

未凭高客意先倦,凄绝故园心眼。

  夜窗秋雨灯重翦。

有离人、泪珠千点。

伤心更作天涯别,回首巴山远。

愁寄一叶怨题,写不尽、吟边万感。

剩断魂夜夜,分付与,寒潮管。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38:52

原文展示:

照海惊烽,早处处空城,寒角吹遍。
转尽车尘,才得间关重见。
杯酒待换悲凉,可奈旧狂都减。
未凭高客意先倦,凄绝故园心眼。
夜窗秋雨灯重翦。
有离人泪珠千点。
伤心更作天涯别,回首巴山远。
愁寄一叶怨题,写不尽吟边万感。
剩断魂夜夜,分付与,寒潮管。

白话文翻译:

在海面上点燃的烽火,早已在空荡荡的城池上燃起。寒风从四面八方吹来,车尘滚滚,转眼间又见到了关隘。酒杯准备换上悲凉的情绪,可是往日的狂热也已减退。没有依靠高人的意图,心情反而先疲倦了,故乡的情怀愈加凄绝。夜晚窗外秋雨纷纷,灯下的影子愈发清晰。离别之人泪珠如雨,伤心的情绪更是像天涯的别离,回首巴山的远景,愁苦寄托于那一片落叶的怨恨,写不尽我吟诵边缘的万千感慨。留下的断魂夜夜,托付给寒潮的管弦。

注释:

  • 照海:照耀海面,这里带有一种开阔的意象。
  • :烽火,古代用于传递消息的信号。
  • 寒角:寒风,冷清的风。
  • 车尘:车马行驶所带来的尘土,象征着繁忙与喧嚣。
  • 高客:高人,指有见地的人。
  • 故园:故乡,表示对家乡的思念。
  • 巴山:指巴蜀地区,暗示离别的遥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祖棻,现代诗人,以抒情和写实相结合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常常蕴含对人生、故乡和时光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玲珑四犯 寄怀素秋》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诗人通过描绘秋雨、离别和乡愁,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承接了传统诗词的意境,同时融入了现代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充满了浓厚的秋意与离别的情感,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雨中的孤独与凄凉。开篇以“照海惊烽”引入,瞬间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仿佛在传达一种即将到来的寒冷与孤独感。接着,诗人描绘了空城与寒风,映射出一种无处不在的萧条感,使人感受到内心的孤寂。

“杯酒待换悲凉”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人在痛苦中寻求解脱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随着诗的深入,故乡的情怀愈加显露,“未凭高客意先倦”,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感,仿佛一切美好都在时光中淡去。

最后,诗人以“寒潮管”结束,给人留下无限的惆怅与思索,似乎在诉说着每一个夜晚的孤独与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昔日美好的怀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照海惊烽:描绘海面上烽火的景象,象征着某种紧急或不安。
  2. 寒角吹遍:寒风四处肆虐,带来一种冷清的感觉。
  3. 转尽车尘:经历了繁忙的世事后,才得以见到心中的宁静。
  4. 杯酒待换悲凉:在饮酒中想要转换心情,却发现悲凉早已侵入内心。
  5. 未凭高客意先倦:没有依赖他人的意图,心情已然疲倦。
  6. 凄绝故园心眼:对故乡的思念愈发凄凉,心中充满愁苦。
  7. 夜窗秋雨灯重翦:秋雨夜晚,灯光下的影子愈加清晰。
  8. 有离人泪珠千点:离别的人满脸泪水,情感的流露。
  9. 伤心更作天涯别:伤心的情绪使得离别更加遥远。
  10. 回首巴山远:回头望去,巴山的远景令人愁苦。
  11. 愁寄一叶怨题:把愁苦寄托于一片落叶,象征着无尽的哀怨。
  12. 剩断魂夜夜:留下的思念如同断魂,每夜难以释怀。
  13. 分付与,寒潮管:将自己的情感托付给寒潮的乐声,暗示着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潮管”,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杯酒待换悲凉”和“未凭高客意先倦”,形成韵律的和谐。
  • 拟人:如“泪珠千点”,将情感具象化,增强了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秋雨为背景,描绘了离别的伤感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诗中充满了孤独与惆怅,展现了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对简单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烽火:象征警报与动荡。
  • 秋雨:代表萧瑟与愁苦。
  • 故园:寄托思乡情。
  • 巴山:象征遥远的故乡,增加离别的情感份量。
  • 泪珠:直观表现离别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照海惊烽”意指什么? a) 烽火的警报
    b) 海上的美景
    c) 暴风雨来临

  2. 诗中“杯酒待换悲凉”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解脱
    c) 悲伤

  3. “回首巴山远”中的“巴山”指的是哪个地方? a) 长江
    b) 四川
    c) 北京

答案:

  1. a) 烽火的警报
  2. c) 悲伤
  3. b) 四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哲思。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的思乡情感,具有相似的情绪基调。

诗词对比:

  • 李商隐《夜雨寄北》:同样通过夜雨表现离愁,但更加侧重于对远方人的思念,而沈祖棻则是对故乡的怀念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与现代情感》
  • 《沈祖棻诗文选》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西斋小饮赠别陜州冲卿学士 端午帖子词二十首·皇后合五首 感庭秋 送荥阳魏主簿 答西京王尚书寄牡丹 看花呈子华内翰 采桑子 其四 感事 雨中独酌二首 蕙香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斤字旁的字 拔树撼山 曰字旁的字 走斝飞觞 王谢 工字旁的字 简固 张本继末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齿开头的成语 适要 角字旁的字 黽字旁的字 公孙树 纬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蒹葭倚玉 课最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