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8:4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1:17
木兰花慢 鲁迅先生逝世廿周年纪念作
作者: 顾随 〔近代〕
去来三十载,所爱读大文章。
有鲁迅先生,先之呐喊,继以彷徨。
悠扬。傍河社戏,驾乌篷遥望旧家乡。
日记始于何日,狂人信是真狂。
荒唐。礼教真豺狼,祝福也悲凉。
怎导致离婚,木姑奋斗,枉自奔忙。
茫茫,一条路,算阿孤独最堪伤。
天上人间何恨,皇皇日出东方。
这首诗描绘了三十年来的回忆,表达了对伟大文学的热爱,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他的呐喊与彷徨深深影响了我。悠扬的社戏旁,我驾着乌篷船,遥望故乡。我的日记从何时开始,狂人日记里的信念真的如狂人所言吗?荒唐的事情层出不穷,礼教如同豺狼般残忍,带来的祝福反而充满了悲凉。这一切导致了离婚,木姑的奋斗似乎毫无意义,徒劳奔波。茫茫的生活中,孤独是最痛苦的。天上人间之间又有什么怨恨呢?只希望每一天的日出能带来光明。
作者介绍:顾随(1897-1986),原名顾雏鸣,字秉文,浙江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翻译家。顾随的诗歌常常融汇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文学性。
创作背景:本诗为鲁迅逝世二十周年的纪念作,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与文化反思的背景。
顾随在这首《木兰花慢》中通过对鲁迅的回忆,展现了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诗中反复提及的“鲁迅”,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象征。鲁迅的“呐喊”与“彷徨”正是许多知识分子共同的心声,他们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到无力与迷惘。诗人在“傍河社戏”的画面中,融合了个人情感与乡愁,既有对故乡的思念,也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随着情感的发展,诗人对礼教的批判渐显,认为它如同“豺狼”般残忍,带来的不仅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对社会的深刻反思。诗的最后一句“天上人间何恨,皇皇日出东方”,则是对未来的期盼与对光明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希望和坚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追忆鲁迅,表达了对社会与个体命运的思考,揭示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测试:
顾随的《木兰花慢》是为了纪念哪位作家?
诗中提到的“礼教”被比作什么?
“傍河社戏”中,诗人驾着什么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顾随的《木兰花慢》的深入分析与解读,我们不仅感受到诗人对鲁迅的深切怀念,也看到了他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