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55: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55:25
作者: 卢青山 〔当代〕
中年已到趋衰地,尚有狼田与数儿。
幸及铃声须上汗,犹翻裤脚陇头泥。
朝因顺路担粮粜,暮带空筐盛月归。
引犊村妻羞细问新薪可有买农肥?
我已经到了中年,正走向衰老的边缘,
但仍然有一片荒田和几个孩子在身边。
幸好听到铃声,得以在田间劳动,
裤脚上还沾着田里的泥土。
早晨因为顺路去卖粮,
傍晚却只带着空筐回家,
村里的妻子害羞地问我,
新薪水是否能够买到农肥?
作者介绍: 卢青山,现代诗人,对乡土教育与社会生活有深刻的观察与思考,常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表达对乡村教师的深情。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对乡村教育环境的反思时期,表现了乡村教师的艰辛与奉献,反映了教育在农村发展的现状和教师的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朴素的语言,真实地描绘了乡下教师在生活和教育中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诗的开头,“中年已到趋衰地”,直接将读者带入教师的生活状态,传达出一种时间流逝和身心疲惫的感受。紧接着,诗人提到“尚有狼田与数儿”,形象地表现了乡村教师不仅要面对日常的教育工作,还要忍受生活的重压,田地荒凉,孩子们的成长都是他们心中无法回避的责任。
诗中“幸及铃声须上汗”一句,既是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执着的表现,也隐含着对乡村教育资源匮乏的无奈。铃声代表着上课的开始,教师们在知识的传递中,身心俱疲,却仍然在辛勤耕耘。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描绘了教师的日常生活,“朝因顺路担粮粜,暮带空筐盛月归”,这不仅展示了教师的双重身份,也揭示了他们在教育与生计之间的挣扎。
最后两句,“引犊村妻羞细问新薪可有买农肥”,更是将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教师的工资不仅关乎自己的生活,也直接影响到家庭和乡村的未来。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乡下教师生活的写照,更是对教育这一神圣职业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乡村教师的艰辛生活,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责任感,同时也反映了对农村贫困现状的深切关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