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斐亭听涛次韵

《斐亭听涛次韵》

时间: 2025-05-02 05:45:48

诗句

曾趋官阁待春潮,笑语浑疑燕蓼萧。

乍听怒涛云浩浩,还看良月夜寥寥。

早知沙上无寒雁,可有仙人倚洞箫。

此日瀛壖成梦想,天边谁与度银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5:48

原文展示:

曾趋官阁待春潮,笑语浑疑燕蓼萧。
乍听怒涛云浩浩,还看良月夜寥寥。
早知沙上无寒雁,可有仙人倚洞箫。
此日瀛壖成梦想,天边谁与度银桥。

白话文翻译:

我曾在官阁上等候春潮,笑声中仿佛听见燕子在蓼草边飞舞。
忽然听到怒涛声如云般浩荡,又看那良辰美景下的月光清冷。
早就知道沙滩上是不会有寒雁飞来的,但却可能有仙人倚靠在洞口吹箫。
这一天,心中的理想如同梦境,天边又有谁能与我一起走过那银色的桥?

注释:

  • 官阁:指官府的楼阁,这里象征着权力与地位。
  • 春潮:春天的潮水,代表着生机与希望。
  • 燕蓼萧:燕子与蓼草,营造出春天的生动情景。
  • 怒涛:波涛汹涌的海浪,象征着自然的力量。
  • 良月:美好的月亮,带有宁静之感。
  • 寥寥:形容空旷、冷清。
  • 寒雁:指冬天南飞的大雁,暗示季节的变化与孤寂。
  • 仙人:道教中修道成仙的人物,象征着理想与超脱。
  • 洞箫:一种古老的乐器,常用于道教音乐中。
  • 瀛壖:指海岛,象征着理想与归宿。
  • 银桥:象征通向理想或彼岸的道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菼(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清新脱俗的特点。林菼常在官场与文人交往,吸收了丰富的文化养分。

创作背景:

《斐亭听涛次韵》写于林菼驻足于某个海滨阁楼,聆听涛声,感受春潮,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中对海浪与月光的描绘,反映出他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在官阁等待春潮时,诗人以轻松的笑语勾勒出春日的生机,燕子飞舞的情景让人感到愉悦。然而,转瞬间又听到怒涛翻滚的声音,显示了自然的力量和无常。月光的清冷与涛声的浩荡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与动荡交织的氛围。

接下来的“早知沙上无寒雁”一句,表达了对人生孤独的认知,同时“可有仙人倚洞箫”又带来了理想的寄托。诗人通过对仙人的想象,表现了对超脱现实、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最后一句“此日瀛壖成梦想”,则暗示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展现出一种哲思与浪漫情怀。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结合了自然与人文的思考,既有对现实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趋官阁待春潮:曾经在官阁上等候春天的潮水,描绘了诗人身处官场的环境和期待春天的心情。
  2. 笑语浑疑燕蓼萧:笑语中仿佛听见燕子在蓼草边飞舞,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泼。
  3. 乍听怒涛云浩浩:忽然听到怒涛声如云般浩荡,体现了自然的壮阔与威严。
  4. 还看良月夜寥寥:再看那良辰美景下的月光清冷,形成对比,暗示内心的孤寂。
  5. 早知沙上无寒雁:早已知道沙滩上不会有寒雁,反映出对现实的认知。
  6. 可有仙人倚洞箫:但可能有仙人倚靠在洞口吹箫,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7. 此日瀛壖成梦想:这一天,心中的理想如同梦境,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
  8. 天边谁与度银桥:天边又有谁能与我一起走过那银色的桥?引发对理想伴侣的思考与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怒涛云浩浩”和“良月夜寥寥”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理想比作“瀛壖”,展现了诗人的追求。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使得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的感受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寄托。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与自然的壮阔,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理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 官阁:权力与地位的象征。
  • 春潮:生机与希望,象征新生与变化。
  • 怒涛:自然的力量与不可控。
  • 良月:宁静与美好的象征。
  • 寒雁:孤独与季节的变化。
  • 仙人:理想与超脱,追求精神的寄托。
  • 银桥:通向理想与彼岸的道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官阁”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权力与地位
    C. 个人情感

  2. “怒涛云浩浩”中的“怒涛”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宁静
    B. 自然的力量
    C. 人生哲理

  3. 诗中“可有仙人倚洞箫”意在表达: A. 对现实的不满
    B.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感悟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春望》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对比林菼的《斐亭听涛》与杜甫的《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林菼的诗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而杜甫则以悲壮的情怀反映了现实的苦闷与历史的沉重。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及背景。

相关查询

晦日湖塘 途中口号 同邢判官寻龙湍观归湖中 宴越府陈法曹西亭 送张环摄御史监南选 送杜侍御赴上都 送李给事归徐州觐省 送靳十五侍御使蜀 送赵评事摄御史监军岭南 送李补阙摄御史充河西节度判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粉扑儿 米字旁的字 潘郎 包含罗的成语 鬥字旁的字 重增其放 兴致淋漓 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占墓 善贾而沽 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细致 上情下达 夕字旁的字 包含灰的词语有哪些 澄心涤虑 头昏脑胀 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风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