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广莫轩

《应百里李天益来求作奉川十咏似之·广莫轩》

时间: 2025-04-27 07:21:15

诗句

高山处处著虚轩,来此凭阑便欲仙。

下视浮云隔黄雾,平迎行日上青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21:15

原文展示:

高山处处著虚轩,来此凭阑便欲仙。
下视浮云隔黄雾,平迎行日上青天。

白话文翻译:

在高山之上,处处可见那虚无的阁楼,来到这里倚栏而立,仿佛就要成仙。
俯视浮云,隔着黄雾,平视朝阳,迎着它升起在青天之上。

注释:

  1. 高山:指高耸的山峰,象征着崇高与壮丽。
  2. 虚轩:虚空的阁楼,隐喻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3. 凭阑:倚靠栏杆,表示一种放松和享受的姿态。
  4. 欲仙:想要成仙,表达诗人向往超凡脱俗的愿望。
  5. 浮云隔黄雾:俯瞩浮云,却被黄雾所遮挡,表现出对世间纷扰的隔离。
  6. 平迎行日:平视朝阳,迎接太阳的升起,象征着希望与光明。

典故解析:

“高山”与“云”常用来象征高洁与超脱,表达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成仙”在古代文化中是一种极高的追求,代表了对长生不老、超越世俗的渴望。诗中提到的“浮云”和“黄雾”,可以看作对世俗烦恼的隐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著,宋代诗人,活跃于文学创作,擅长山水诗,作品多以自然景观为题材,表现其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诗人游览高山之际,受到自然美景的启发。高山作为一种自然象征,常常引发诗人对人生境界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简洁而意境深远,诗人以高山为背景,表达了对自由与超脱的向往。开头“高山处处著虚轩”,通过对高山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来此凭阑便欲仙”,更是将读者引入一种对超然生活的渴望。作者通过“下视浮云隔黄雾”,展现了高处的视野与心境,浮云和黄雾象征着世俗的纷扰,而诗人则在此处俯瞩一切,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最后一句“平迎行日上青天”,则以朝阳的升起象征着希望和未来,充满了积极的情感。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高山处处著虚轩:描绘高山之巅的阁楼,象征着与世隔绝的高洁境界。
    • 来此凭阑便欲仙:诗人来到此地,倚靠栏杆,仿佛就要超脱此生,成就仙境。
    • 下视浮云隔黄雾:俯瞩浮云,隔着黄雾,暗示了对尘世烦恼的超越。
    • 平迎行日上青天:迎接朝阳,象征着希望与光明,展现出积极向上的心态。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高山与虚轩比喻为追求理想境界的象征。
    • 对仗:如“浮云隔黄雾”,形成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3.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对超然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高山: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追求。
  • 虚轩:代表着一种脱离尘世的宁静与超然。
  • 浮云:寓意世俗的纷扰与无常。
  • 黄雾:象征着生活中的障碍和困扰。
  • 朝阳:象征着希望与新生,体现出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山”象征什么? A. 迷失
    B. 崇高理想
    C. 生活困扰

  2. “平迎行日”的意思是? A. 迎接黑暗
    B. 迎接朝阳
    C. 迎接雨水

  3. 诗中表现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A. 财富
    B. 超凡脱俗的生活
    C. 名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描绘高处的景象,但更强调景色的壮丽与壮阔。
  • 李白《庐山谣》:在描绘自然景观的同时,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情感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欣赏》
  • 《诗词鉴赏与创作》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 其五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 其四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 其三 自题中州集后五首 其一 发南楼度雁门关二首 其二 发南楼度雁门关二首 其一 讲武城 春归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七 赋瓶中杂花七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升堂拜母 马闲 无节竹 贪污受贿 鬥字旁的字 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秃山 包含洽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东方将白 殳字旁的字 东西易面 亅字旁的字 八君子 饮灰洗胃 乛字旁的字 予一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