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2:40
雨后过琴高
作者:周紫芝 〔宋代〕
夜雨喧旅枕,晓径深春泥。
奔流自山来,转眼忽渺瀰。
微生抱羁蹇,老病凌攲危。
青山岌当前,客意恍若遗。
空崖倚天立,怪石从云垂。
云间笙箫声,隐约天风吹。
斯人已仙去,孤踪邈何之。
钓石屹中流,谁来把纶丝。
一水绕山麓,浅碧涵涟漪。
长年抗尘容,照水羞华髭。
羡门不可遇,惜哉吾巳衰。
人生不学仙,万冢空累累。
于今岂未可,抚事聊歔欷。
夜里的雨声打在旅人的枕边,清晨的小路被春泥深深覆盖。山间奔流而来的水,转眼间似乎又变得渺小。微弱的生命像是被羁绊的马,年老体弱,岌岌可危。面前的青山高耸,旅人的心情恍惚得就像被遗忘。空崖高耸入天,怪石从云端垂落。云间传来笙箫的声音,隐约中被天风吹拂。那位已逝去的朋友,孤独的身影又去向何方?钓石矗立在河流中,谁来握住钓竿?流水绕过山脚,浅碧的水面泛起涟漪。岁月如梭,人的容颜在尘世中抗争,却映照在水中显得羞愧。羡慕那扇门却无法遇见,唉,我已老了。人生不学习成仙,坟墓空空如也。如今是否还有可能,抚今追昔,聊表惆怅。
作者介绍:周紫芝,字子群,号若水,南宋诗人,以山水诗闻名,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风格清新淡雅。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周紫芝晚年,反映了他在春雨过后,途经琴高一带时的感慨。诗人身处旅途,思考人生的短暂与自然的永恒,表达对逝去友人的怀念与对生命的哲思。
《雨后过琴高》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山水诗,周紫芝通过描绘雨后景色,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与对逝去的哀思。诗的开头以“夜雨喧旅枕”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中透着喧闹的氛围,暗示着旅途的孤独和不安。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通过“奔流自山来”的意象,展现出自然的流动与变化,象征着人生的无常。接着,诗人将自己与自然融为一体,感受到“微生抱羁蹇”的无奈,既有对自身老弱的感慨,也有对人生局限的思考。
“青山岌当前,客意恍若遗”一句,暗示着诗人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矛盾,青山高耸,仿佛在嘲讽人的渺小与脆弱。接下来的“云间笙箫声,隐约天风吹”描绘了一幅悠远的音乐画面,使人感受到仙境般的宁静与和谐。
然而,随着对友人的追忆,诗人感到孤独与失落,最后以“人生不学仙,万冢空累累”结束,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与对理想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生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深沉的哲思和淡淡的忧伤。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夜雨”给旅人带来了怎样的体验?
“青山岌当前”中的“岌岌”指的是:
“人生不学仙,万冢空累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