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5:45
已讶松生市,更将湖入城。
如何造物者,百巧供先生。
我已经惊讶于松树竟然在市区生长,更何况是湖泊竟然也能融入城中。
这真是造物者的奇妙之处,百般巧妙都是为您而设。
此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造物者”可以引申为道家思想中的自然法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以山水诗和田园诗著称,作品清新自然,语言淳朴,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松湖》是杨万里在松湖边写的诗,反映了他对自然与城市融合的感慨,表现了他对美好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环境的奇妙结合,突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惊叹与赞美。开头两句“已讶松生市,更将湖入城”,诗人用“已讶”来表达他对松树与湖泊在城市环境中生长的惊奇,似乎在暗示着自然的力量已超越了人类的想象。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城市与自然的共存,也引发了一种关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如何造物者,百巧供先生”则转向对创造者的赞美,强调了自然的巧妙与神秘。诗句中流露出对造物主的敬畏与感激,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崇高情感。整体而言,诗中流露出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诗歌的中心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造物者的敬仰。
诗中“已讶松生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造物者”在诗中指代什么?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松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