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52:16
莫怪狂僧骂死心,
死心结夏破丛林。
丛林明眼如相委,此话须教播古今。
不要怪这位狂妄的僧人骂死心,
死心的执念在夏天里摧毁了丛林。
丛林中的明眼人好像都对此置之不理,这番话必须让古今的人都明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可能借用了佛教中对“死心”的比喻,代表一种执念与固执。这种态度在修行中被认为是障碍,而“丛林”则常被用来指代僧侣聚集的地方,象征着修行的环境。
作者介绍:
释法忠,宋代僧人,以其诗词见解深刻著称,常通过诗作表达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体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宋代,正值佛教文化盛行时期。作者通过对“死心”的批判,反映了对执念与愚昧的反思,呼唤人们重视内心的觉醒。
本首《讽死心禅师》通过狂僧的口吻,表达了对“死心”这一心态的讽刺。诗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告诫人们不要怪责那位狂妄的僧人,因为他的批评其实是对人们执念的清醒呼唤。接着,诗人用“死心结夏破丛林”的意象,形象地展示了执念如何在盛夏的时节影响着丛林的生长,暗示这种心态不仅局限于个人,甚至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伤害。
而“丛林明眼如相委”则进一步揭示了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漠视,虽然身处丛林的明眼人能够看清事理,但他们却选择了沉默与旁观。这种对比加深了诗的讽刺意味,也引发了读者对当下人心态的反思。最后一句“此话须教播古今”,则是对这番警醒的呼唤,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一道理,打破固执的心态,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死心”现象的批判,强调了觉醒与反思的重要性。诗人希望人们能够放下执念,关注内心的真实感受与周围的变化。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狂僧”指代什么?
A. 智者
B. 愚者
C. 放纵的和尚
D. 普通人
“死心结夏破丛林”中的“结夏”意指?
A. 夏季的结束
B. 固执的心态
C. 破坏自然
D. 生命的轮回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描写
B. 对执念的批判
C. 对权威的尊重
D. 对修行的赞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释法忠的《讽死心禅师》和苏轼的《题西林壁》,前者强调了对固执心态的反思与批判,而后者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