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5:0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5:06:55
马驹蹴踏非驴事,要使儿孙脚下行。
三日耳聋犹可怪,谩劳灼卜听虚声。
这首诗的意思是:年轻的马驹奔跑时,不会像驴子那样懒惰无能,我们希望后代能在脚下的道路上前行。即使三天不听声音也很奇怪,何必去费心去听那虚无的声响。
在古代,马与驴代表不同的价值和能力。马象征着力量与速度,而驴则常被视为懒惰和无能。诗中借助马驹与驴子的对比,表达了对年轻一代应积极向上的期望。
释法忠,宋代高僧,著有多部诗作,擅长用诗歌表达哲理与人生感悟。他的作品常常蕴含深刻的思想,反映社会风貌。
本诗创作于宋代,社会动荡与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马驹与驴的不同特性,表达对年轻一代应有积极向上的期望,反映了当时对教育和后代成长的重视。
这首诗以马驹和驴子作为对比,巧妙地运用了形象化的手法,展现出强烈的情感与理想。马驹的奔放与活力象征着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与进取心,而驴子的懒惰则是对消极态度的警示。诗人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后代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在生活的道路上勇敢前行,不被外界的杂音所干扰。
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三天耳聋的情景,意在强调一种对声音的敏感度,反映出对生活的关注与对虚假声响的警惕。为了避免“谩劳灼卜”的困境,诗人似乎在呼吁人们要善于辨别真实与虚幻,以免迷失在无谓的追求中。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在面对生活与未来时,保持清醒与前行的勇气。
整首诗传达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强调要积极向上,不被虚幻的声音所困扰,保持前行的勇气与信心。
马驹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耳聋”是为了强调什么?
“谩劳灼卜听虚声”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