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4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43:42
二十年前学采樵,
采樵只采嫩枝条。
何如斫倒大松树,
勾得三年两载烧。
二十年前我学习砍柴,
当时只砍一些嫩枝条。
不如把那大松树砍倒,
能烧三年两载的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采樵"和"斫倒大松树"的对比,体现了对人生经验和选择的思考。
作者介绍: 陈宝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具有生活气息和哲理思考。他的诗风质朴,关注生活的点滴,常常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对人生经历的回顾中,表达了对年轻时轻率选择的反思,强调在生活中应更注重选择的深远影响。
这首诗通过对砍柴的选择,深刻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二十年前选择了简单的采集嫩枝条,似乎是对生活的随意和轻松。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意识到砍倒一棵大松树所能带来的长久火源,反映了对更深远目标的追求。这种对比不仅揭示出生活中的浅尝辄止与深入追求之间的矛盾,也让我们反思在生活中,我们所做的选择是否值得。
整首诗句式简练,意象鲜明,利用"嫩枝"与"大松树"的对比,突出了一种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作者以自己年轻时的选择为引,引出对更有价值之物的追求,展示出一种成熟的思考方式。诗中隐含着对未来的展望与对过去的反思,既有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有对生活选择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生活中选择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决策时,应追求更有意义和长远的目标,而非仅仅满足于眼前的小利益。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二十年前学的是什么?
A. 采樵
B. 采花
C. 采药
D. 采石
诗中“嫩枝条”象征什么?
A. 深远的目标
B. 浅薄的选择
C. 长久的回报
D. 年轻的梦想
诗中提到的“大松树”象征什么?
A. 年轻的生命
B. 深远的价值
C. 短暂的快乐
D. 生命的无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李白强调及时行乐和把握当下,而陈宝之则更注重长远的选择。两者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上各有侧重,反映出不同的生活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