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4:32
雷雨何时起蛰龙,苍痕夭矫石岩空。不绿嗜好寻刘累,定向人閒试叶公。
雷雨何时才会唤醒沉睡的龙呢?苍白的痕迹在石壁上显得格外空旷。那些不喜绿色的嗜好,像是寻找刘累一般,必定会有人在闲暇时试探叶公的志向。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槱,宋代诗人,生平并不详尽,但其诗作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深邃的意境,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切入点,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雷雨即将来临的时刻,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期待以及对人类情感和追求的思考。
《蜕龙洞 其一》通过雷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力量,同时也隐喻了人类内心深处潜在的追求与渴望。诗中提到的“蛰龙”象征着那些潜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与能力,似乎在呼唤着某种力量的觉醒。雷雨带来的变化与不确定性,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面对未来时的无奈与期待。
而“苍痕夭矫”则描绘出一幅孤寂而苍凉的自然景象,仿佛在暗示着人类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此时,诗人又引入了“刘累”和“叶公”的典故,强调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可能存在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渴望实现理想,另一方面却又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恐惧。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张力,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引发人们对人生、理想和内心追求的深刻反思,使读者在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人生的深邃与复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类在面对自然与内心追求时的矛盾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理想与变化的深刻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蛰龙”象征什么?
“刘累”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