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0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07:20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隐衣先自著,舂具亦同操。不但鸿高节,鸿妻节更高。
隐士的衣服早已穿上,舂米的工具也同样使用。不仅是鸿雁的高远气节,鸿雁的妻子的气节更是高尚。
鸿雁在古代文化中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和志向。诗中提到的“鸿高节”与“鸿妻节”,则对照了男性与女性的气节,展示了诗人对两者同等的尊重与赞美。这种对比不仅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也反映了当时对女性气节的重视。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士俊,号雪窗,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与人性,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悼念陈孺人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对她的钦佩和哀悼。陈孺人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女性,诗人在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她的优秀品质和相应的社会价值。
《挽陈孺人》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表达了对陈孺人的悼念和敬仰。诗的前两句提到“隐衣”和“舂具”,展现了陈孺人的生活态度和气节,隐士的装束与舂米的工具,都暗示了她的朴素与高洁。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对比,强调了鸿雁的高节与鸿妻的节操,意味着女性同样拥有崇高的品德和社会地位,彰显了诗人对女性气节的高度赞美。这种对比不仅升华了情感,也使得整首诗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性的关注。它传达了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与向往,使得这首悼亡诗不仅是对个体的悼念,也是一种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赞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女性气节的赞美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社会道德的思考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诗词测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挽陈孺人》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较,王维的诗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赞美,展现了高尚的品德与情感的真挚。
这些资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刘克庄的诗歌及其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