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5:53
走笔次韵吴判院
作者: 史浩 〔宋代〕
世态螳螂谩捕蝉,谁知富贵本由天。
但令册府荷冰鉴,何必熏炉拥燧烟。
一曲赐来成别墅,百杯赢得吸晴川。
可人过我谈名理,月到纱窗兴欲仙。
世间的事态就像螳螂无谓地捕捉蝉,谁能知道富贵荣华其实都是天命所归?只要能在册府中映照出冰冷的鉴子,那又何必在熏炉旁围绕着烟雾缭绕?一曲乐曲赐予我一处别墅,百杯美酒让我在晴川旁畅饮。人们经过我这里谈论名声和道理,月光照到纱窗上,让我心生欲仙之感。
史浩,字宗晨,号挹翠,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他的诗歌以清丽脱俗、情感真挚而闻名,尤其擅长于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走笔次韵吴判院》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迁和文化繁荣时期。史浩在此诗中反映了对富贵与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世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歌充满了对世态的思索与人生的哲理。开篇以“世态螳螂谩捕蝉”引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表面看似在描绘自然界的捕食行为,实际上却隐含着对人们追逐名利的讽刺。接着,诗人通过“谁知富贵本由天”的句子,提出了对命运的深刻理解,认为富贵的得失并非个人努力所能决定,而是天意使然。接下来的“但令册府荷冰鉴”,则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诗人希望在平淡中寻得真实的自我。
诗中后半部分描绘了理想生活的场景,一曲乐曲和百杯美酒象征着诗人对生活的享受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最后一句“月到纱窗兴欲仙”更是将诗人内心的陶醉与向往升华到了一个理想化的境界,表现出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的渴望。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反映了其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洒脱与雅致。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反映了对浮华生活的反感与对宁静理想生活的向往,强调了命运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诗中提到的“螳螂”比喻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
“月到纱窗兴欲仙”中“月”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