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2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29:03
一棹遥从日下回,上新河畔几徘徊。
水声只向西南去,风势不从东北来。
长夜独看淮浦月,故乡多望越城台。
天公若解行人意,早遣蒲帆数幅开。
一只小船在太阳下缓缓返回,我在新河岸边徘徊。
河水的声音只向西南流去,风却不从东北吹来。
漫漫长夜独自仰望淮浦的明月,故乡的人却多盼望越城的台楼。
如果老天能体谅游子的心情,早就派来几幅蒲帆,让我扬帆而去。
“淮浦月”常用于古诗词中,象征孤独和思乡,表现了行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越城台则与历史上的越国相关,代表了诗人心中对故乡的寄托与情感。
作者介绍:陈复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相结合,表现出深邃的思考和浓厚的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诗人游历河畔时写成,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旅途艰辛的感慨。历史背景下,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借景抒情,寄托了对平安归乡的渴望。
《上新河待风》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诗的开头,诗人以“一棹遥从日下回”引入,画面生动,仿佛可以看到小船在夕阳下缓缓行驶的情景,给人一种宁静却又略显忧伤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水声和风势的描写,展现出一种无奈和等待的情绪,似乎在暗示他无处可去的困境。
长夜孤独的观月,更是加深了这种孤独的情感,“故乡多望越城台”一句,诗人将思乡之情寄托在对越城的遥望中,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眷恋。最后一句“天公若解行人意,早遣蒲帆数幅开”,既是对老天的呼唤,也是对归乡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盼。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人生苦旅的哲思,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中心思想围绕“思乡”展开,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深切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水声只向西南去”的意思是:
A. 水声向东北流去
B. 水声向西南流去
C. 水声向南流去
D. 水声向东流去
诗人在长夜中做什么?
A. 与朋友聊天
B. 独自看月
C. 听水声
D. 望向远方
“天公若解行人意”中“天公”指的是:
A. 天气
B. 自然
C. 上天
D. 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