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念奴娇 秋日偕中镇社友登雁门关斗全兄命填是阕效萨翁步东坡韵

《念奴娇 秋日偕中镇社友登雁门关斗全兄命填是阕效萨翁步东坡韵》

时间: 2025-04-29 14:14:41

诗句

险关高峙,自明妃去后,尚余何物?

多少风云都付与,石偶泥胎华壁。

大漠烟寒,长河草白,曾见漫天雪。

兵尘劫火,有时成就英杰。

此日携手登临,凭虚四望,未免童心发。

指点江山今到古,太息涛生林灭。

笔底交锋,枰前演义,省个冲冠发。

秋声渐紧,醉醒归问霜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14:41

原文展示

险关高峙,自明妃去后,尚余何物?多少风云都付与,石偶泥胎华壁。大漠烟寒,长河草白,曾见漫天雪。兵尘劫火,有时成就英杰。此日携手登临,凭虚四望,未免童心发。指点江山今到古,太息涛生林灭。笔底交锋,枰前演义,省个冲冠发。秋声渐紧,醉醒归问霜月。

白话文翻译

高耸的险关,明妃离去后,这里还剩下什么呢?多少风云变幻都交给了石雕泥塑的华丽墙壁。辽阔的大漠烟雾缭绕,长河两岸的草木泛白,曾经见过漫天的雪花。战火与兵灾,有时却能成就英雄豪杰。今天我们携手登上这高峰,放眼四周,难免心中涌起童真的感慨。指点江山,今昔对比,感叹潮起潮落,林木生灭。笔下交锋,棋盘上演绎,省却了冲冠一怒的壮志。秋声渐紧,我醉醒后归家,问候那皎洁的霜月。

注释

  • 明妃:指王昭君,传说中她出塞和亲,留下了许多悲壮的故事。
  • 石偶泥胎:形容古老的雕刻和建筑,象征着历史的厚重。
  • 兵尘劫火:指战争带来的灾难和动荡。
  • 冲冠发:形容因愤怒而发出冲冠之气。
  • 秋声渐紧:意指秋天的气息逐渐浓厚,象征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东遨,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历史和人文,风格独特,常以古诗词的形式表达对现实与历史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秋日与朋友登上雁门关时写成,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对英雄人物的钦佩,以及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整首诗在意境上极为丰富,作者通过描绘险关的高峻与历史的沧桑,展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人事的变迁。诗中以“明妃”引出历史的沉重感,借助“大漠烟寒”和“长河草白”描绘了秋天的萧瑟与苍凉,展现出一种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尤其是在“此日携手登临”的描写中,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历史景观结合,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的深刻联系。

在对比古今的过程中,诗人感叹时代的变迁,历史人物的辉煌与现在的平常形成鲜明对比,令人不禁思考历史对现实的影响。最后,回归到个人情感上,醉醒后对霜月的问候,既是对秋日的感怀,也是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体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险关高峙:描绘了雁门关的雄伟与险峻,象征着历史的重要。
  • 自明妃去后,尚余何物?:引发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感叹历史的变迁。
  • 多少风云都付与,石偶泥胎华壁:历史的风云变幻都化作了静默的雕塑。
  • 大漠烟寒,长河草白:描绘秋天的寒冷与萧瑟,营造出一种孤独感。
  • 兵尘劫火,有时成就英杰:在战乱中涌现出的英雄,体现出历史的复杂性。
  • 此日携手登临,凭虚四望:与友人共同登高,放眼未来。
  • 指点江山今到古,太息涛生林灭:对比历史与现实,感叹无常。
  • 笔底交锋,枰前演义:将个人的理想与现实斗争在一起。
  • 秋声渐紧,醉醒归问霜月:感受秋天的到来,思考人生的归宿。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大漠烟寒”形象生动地表现秋日的严寒。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明妃”、“大漠”、“霜月”等意象,增强了诗意的文化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险关:象征历史的重大关口,意味着挑战与机遇。
  • 明妃:历史的悲剧人物,代表着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交织。
  • 大漠与长河:自然景观的描绘,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
  • 霜月:象征清冷与思考,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哲理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熊东遨的《念奴娇》的主要情景描绘是?

    • A. 春天的花开
    • B. 秋天的登高
    • C. 冬天的雪景
  2. 诗中提到的“明妃”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 A. 王昭君
    • B. 赵飞燕
    • C. 西施
  3. 诗中“兵尘劫火”象征什么?

    • A. 平和的生活
    • B. 战争带来的灾难
    • C. 自然的风光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 熊东遨 vs. 苏轼:两者都在作品中体现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慨,但熊东遨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流露,而苏轼则更加关注历史的整体观照。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现代诗人熊东遨研究》
  • 《中国文学史》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与郑锡游春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 春日淇上作(一作汉口春) 送夏侯审参军游江东 登湓城浦望庐山初晴,直省赍敕催赴江阴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咏萤 白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神开头的成语 来世不可待 无服之丧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潜光隐德 贝字旁的字 宝盖头的字 咻咻 使者屣履 聿字旁的字 相缭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锐未可当 包含党的词语有哪些 蜉蝣撼大树 首字旁的字 見字旁的字 四门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