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招讼者归

《招讼者归》

时间: 2025-05-07 09:51:24

诗句

越王城里尘随马,刺史衙前吏喝人。

此日王孙不归去,旧游芳草可怜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1:24

原文展示:

越王城里尘随马,
刺史衙前吏喝人。
此日王孙不归去,
旧游芳草可怜春。

白话文翻译:

在越王城里,尘土随着马蹄飞扬,
刺史的衙门前,官吏正在喝斥路人。
今天王孙却没有回去,
往日游玩的芳草,令人怜惜这可怜的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1. 越王城:指的是越国的王城,象征着历史和权力。
  2. 尘随马:马走过时扬起的尘土,表现出一种喧嚣的场景。
  3. 刺史:地方官员,负责一方政务。
  4. 吏喝人:官吏在衙门前对人喝斥,显示出官场的严肃和冷漠。
  5. 王孙:王的后代,通常指贵族子弟。
  6. 芳草:春天的草地,象征着美好的往日回忆。

典故解析:

  • 越王:历史上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常与吴国相对立。
  • 王孙不归:暗指王孙怀念旧游,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献章(1488-1544),明代诗人,字伯文,号蕴华,晚号庐山隐者。其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咏怀抒情,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的政治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绘王孙的归来与往日游玩的景象,表达对过去无忧无虑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招讼者归》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越王城的描绘,引入了诗人对旧游的回忆。首句“越王城里尘随马”以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一个繁忙而喧嚣的城市生活,尘土象征着世俗的纷扰。接下来的“刺史衙前吏喝人”,则展现了官场的冷漠与严厉,令人在繁华与权力的背后感受到一丝沉重与压迫。

而“此日王孙不归去”,则引出了诗人的情感,王孙的归去与往日的无忧无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对失去时光的惋惜与无奈。最后一句“旧游芳草可怜春”,不仅是对春天美好景象的赞美,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浓厚的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美好往昔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越王城里尘随马:描绘出越王城的热闹场景,尘土飞扬,展现了市井繁华的景象。
  2. 刺史衙前吏喝人:衙门前的官吏对路人的喝斥,反映了官场的严峻与压迫感。
  3. 此日王孙不归去:王孙未归,暗示对往日生活的渴望与追忆。
  4. 旧游芳草可怜春:春天的芳草令人怜惜,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与对过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对仗:诗的前两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描绘了热闹与压迫的双重感受。
  • 意象:通过“尘”、“喝”、“芳草”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结合春天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尘土:象征着繁忙与世俗的喧嚣。
  2. 衙门:代表官场的冷漠与权力的压迫。
  3. 芳草:象征春天的生机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孙”指的是: A. 平民
    B. 贵族子弟
    C. 官员
    D. 商人

  2.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集中在: A. 自然风光
    B. 官场生活
    C. 市井繁华
    D. 战争场面

  3. “旧游芳草可怜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情感?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往日美好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愤怒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春望》- 杜甫
  2.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动乱时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忧虑,与《招讼者归》对往昔的怀念形成对比。
  • 《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草原的美丽,表达了对朋友的告别与怀念,与《招讼者归》在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主题和风格有所不同。

相关查询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秋怀二首 鹧鸪天 满庭芳·茶 千秋岁·苑边花外 醉蓬莱 清平乐 书幽芳亭 戏呈孔毅父 病起荆江亭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草字头的字 烁玉流金 雾阁云窗 羽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泣结尾的成语 欺硬怕软 眇眇忽忽 包含答的词语有哪些 妆结尾的成语 心字底的字 鱼鲁帝虎 颠乾倒坤 济济跄跄 食字旁的字 几率 默送 窝窝瘪瘪 亲结尾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